合理游泳技术

2012-8-20 14: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413| 评论: 0

简介
游泳运动是竞速的循环性技术,它必须具备速度快、节省体能、并能坚持长时间连续活动的条件,才能在竞赛中被广泛采用,技术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发挥人体最大机能能力,技术要符合人体结构和功能特点,并 ...

游泳运动是竞速的循环性技术,它必须具备速度快、节省体能、并能坚持长时间连续活动的条件,才能在竞赛中被广泛采用,技术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发挥人体最大机能能力,技术要符合人体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获得最大“实效”。

第二,要符合流体力学和运动环境有关的某些原理和现象。充分利用水的特性创造动力。

第三,应围绕“实效”充分利用运动器官的形状,速度在可能范围内发挥效应。

第四,合理技术必须以整体实效为前提条件下考虑局部技术的得失,结合人的条件发挥个性技术。

第五,合理技术必须符合竞赛规则要求,并能利用规则条文有利部分改进技术。

根据如上原则,合理技术对人的任一运动器官和功能器官都有不同的要求,现分述如下。

    (一)合理技术与人体解剖、生理特点的关系

    1、适宜的肌肉工作条件:

    1)经兴奋度与肌肉工作关系:完成一个动作,对主动肌应有一个足够的神经冲动,才能产乍足以完成肌肉工作的力量。冲动越强而且频率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有时肌肉工作会受到神经传导或生理因素障碍,这就需要有大强度练习,如游泳中全力游、冲刺,会发放高频冲动来克服神经阻力。练习强度越大时,此阻力对肌肉工作影响越小,达到改善神经与肌肉功能的目的,这些都来自神经的兴奋冲动的强度和频率,所以运动时应提高情绪。

    2)多的肌肉参与工作:游泳动作在选择姿势和时机E,要使更多的肌肉同时和相继参与收缩。例如高肘姿势划水时除肩带肌群外,还动员了上臂肌肉控制前臂,前臂肌肉控制手掌共同达到最大划水效果,保证在大负荷下发挥优势。

    3)对肌肉工作性质的要求:游泳技术的肌肉工作在性质上与陆上用力有些区别,由于水的特性关系,不但对肢体动作的力点产生阻力,而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任一阶段,对肢体任一部分都有不等的阻力影响,肌肉在工作过程中既有静力性(等长)收缩,又有动力性(等张)收缩,是静动结合的等动力收缩形式。在游泳运动的肌肉能力训练中,应有特殊手段培养肌肉特殊性质的功能,适应游泳技术需要。

    4)肌肉间的相互配合要求: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要依靠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以及固定关节肌的相互配合。没有对抗肌的放松和协同肌的配合,主动肌也难以发挥作用,没有固定关节肌工作会使动作支点游离,就失去了肌肉收缩方向。

    这是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反应,对有效的完成游泳动作是十分有益的。

    5)肌肉工作的状态要求:

    a、初长度:完整的肌肉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腱不参与收缩,故肌肉的收缩长度等于肌腹之半。初长度即收缩前肌肉的舒张拉长程度,如收缩前已被拉长.收缩的距离长而效果大。如收缩前处于拉长不足时即会影响收缩距离,对完成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均不利。

b、肌肉收缩前状态;肌肉在收缩前如处于静力紧张状态时,即由安静状态转入活动,其物质代谢强度要高于运动时1000倍之多,因在高速活动中不可能供给足够的氧气,即会使收缩速度延缓。因在收缩前应使肌肉放松,并充分拉长后相继收缩,才能表现快速有力。

    c、适宜的收缩时机:所谓适宜时机即肌肉开始收缩拉力方向和适当角度,它取决于骨与骨连合的姿势,当拉力方向合理时,可使动作省力,并使动点获得较大的速旺和幅度,故其机械效应在于调整收缩方向,改变重力臂和动力臂的长度比例,提高动作效率。如蹬伸小腿要掌握膝关节届110°时开始,120°时可获最佳收缩效果。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对肌肉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6)关于肌纤维类型问题:对游泳运动来说最快速度仅约2.7/秒,即使慢收缩肌也能完成工作,故游泳时基本上快、慢肌均会起作用。而只是根据性能关系,如快游时在缺氧条件下快收缩肌会起主要作用。慢游时慢收缩肌会起主要作用。可充分利用氧气节省能源。现在据有关研究认为通过训练有部分肌纤维会根据训练转化。

    7)游泳时肌肉工作的疲劳与恢复:

   a、游泳时疲劳的表现:如动作无力、有肌肉酸痛感、划速下降、划步缩短以至急游无力、中途减速、划水效果明显下降等。

b、疲劳产生原因:游泳运动的疲劳现象与运动距离有关,总的说来主要在于能源转化速度和要求关系,造成供能不足。短距离强度高速度快缺氧明显,它主要靠磷肌酸分解供三磷酸线苷分解合成,而中长距离要靠糖酵解提供,同时会造成乳酸堆积,疲劳产生于PH值向酸性过渡,糖代谢变慢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

游泳比赛最长距离是1500,最长延续20分钟,故不可能把糖元耗尽,尤其在能以供氧条件下,只是消耗部分。

c、恢复问题:通过训练提高运动水平的“实质”是恢复问题,无论是改进技术或提高机能都需保证恢复才能坚持运动。

恢复手段可根据运动生化特点进行,主要在于提高直接能源转化速度。提高磷肌酸在肌肉中的储备和酶活性;减少乳酸在肌肉中堆积,如大强度训练后应利用慢游或长游,利用氧来恢复,加强血循环加大流屠和速度,达到加速排除乳酸的作用,如运动员水平越高,大强度比赛后即刻脉搏增长越高,排泄乳酸机能越强,恢复越快,通过训练提高忍乳酸能力,这是游泳运动员必备的机能条件,因他呼吸受技术结构限制,难以在运动过程中有足够的氧气补充。

另外也可用加强卫生制度、精神转换、水疗、按摩、吸氧甚至药物处理达到加速恢复。

2、游泳时心肺功能与合理技术的关系。

身体入水会受到大于身体内压的环境压力.如微衄管平均压力约20毫米水银柱,而水对体表约2540毫米水银柱,加上入水遇冷收缩,会加大血液循环的阻力和心脏负担。故通过训练可增强心肌力量,扩大容积,尤其是心室明显肥大。每搏可增达2040毫升,用以满足超出安静时56倍的心输出量,因而游泳运动员心率徐缓而有力,安静时可低达3545次/分。并能根据运动强度需要较快地使心率提高。

游泳运动的能源消耗要大于其他项目,但在恢复过程中氧的补充不足。需通过机能提高解决。要增大肺活量,但游泳呼吸必须按动作节奏进行,吸入空气要克服水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呼吸肌的力量。

由于技术限制,每次换气仅能替换肺活量的1312,尤其在快速时更会感到供氧不足,故单靠增大肺活量难以达到技术要求。根据这个情况高水平运动员,还应提高摄氧能力来满足合理技术需要。

(二)肢体和运动器官的形状效果

1、躯干姿势和转动的意义:

在水中躯干是肢体运动的支撑体,当肢体取得水的支撑时,又成为推动身体前进的支撑体,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姿势在运动时才是发挥实效的保证。

一般情况下要求身体在水中要平卧、伸展,达最佳流线型,是受阻最小的姿势。

但是为了适应肌肉用力和技术需要身体与运动方向会形成仰角而增大阻力。

为了保证肩带肌用力要求,要使骨骼在一定姿势下保证嗯凡肉收缩方向和适宜的拉力角以及维持合力点轨迹需要。躯干要配合转动和适度的起伏,虽然会加大前进时的阻力,但为了整体技术配合关系,转动和适度起伏也是必要的。从而增加附面层的负荷。因而转动和起伏应在满足技术需要条件下,幅度应尽量小,尤其在快速前进阶段更为明显。

2、肢体的形状和动作:目的在于制造动力时,运动器官应突出形状优势,获得较大的支撑效果。相反一切准备过程和非直接产生动力的动作,应在形状上、路线上减少阻力和受阻过程。

1)手型的应用:手是身体上最灵活、并易于控制的器官。当手掌面与运动方向平行时受阻最小,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受阻最大。手在动作中无论是形状还是速度均有极大优势,其受阻情况见图十。

图十

在划水速度较快时,肌肉控制力主要集中于前臂和手,而手指的分合有时忽略,有时受水冲击而分开。当分开间隙不大(0~匣米)时,效果损失不明显,速度越快损失越小。当分开较大(1厘米)即会失去手指并拢的效果。但为了整体实效需要也不必消耗能量加以控制,试验证明,那样会增加前臂肌肉的负荷,促疲劳提前出现。故以自然并拢或允许稍有分开为宜(见图十一之12)

图十一

2)屈臂高肘划水差异:直臂划水技术所以被屈臂取代,主要在于直臂动作是靠肩带肌群完成,重力臂较长,又因肩轴为定点在弧形划动中只中间阶段产生向后的作用力,其他阶段动力分散。而屈臂划水是通过肘曲度变化延长了向后划动的距离(见图十二)

图十二

在各项技术中,划水时除利用手掌外,前臂是不可忽视的部位,姿势控制恰当能获得与手掌同等重要作用,并与手形成平行合力。

屈臂高肘技术是当前游泳技术一大特点,被各种姿势所采用。它能动员更多的肌群参与动作,由于屈肘缩短了臂的长度,减小力矩影响并延长直线后划的距离,使前臂垂直划水方向后划。

体现高肘姿势不但在房位体现,而应从开始划水后手还处在头前部时.即提前屈腕、屈肘使前臂和手进入有效划程,无论是爬泳、蝶泳仰泳甚歪蛙泳也向高肘姿势过渡。

高肘姿势之所以能充分利用形状优势,主要靠上臂内旋保证,当上臂内旋时,肘关节的功能只能是后屈肘,这样水对前臂形成的绕流形状是圆形的(见图一三之A)。若上臂不内旋时,肘关节的功能是可作前屈使肘位降低,这时水对前臂的绕流形状是椭圆形,并且长轴与划水方向一致。使形状阻力大大降低(见图一三之B)

图十三

因而高肘姿势不单是挡水面增加,重要的是前臂绕流形状的改变,使阻力产生质的变化。其动作实质是使前臂和手在速度方向上发挥形状优势,从而取得有力的支撑,成为当前游泳技术的主要特点。

3)腿脚姿势和动作:腿虽拥有全身最长的杠杆和全身最大的肌肉群,但由于各关节结构的限制,使它难以发挥象臂一祥效果。在各种姿势中关键是踝关节的灵活性及功能范围的扩大。脚的效果形状上靠踝,路线上靠髋、膝、踝共同配合。对脚型的控制能力是产生效果差异的主要因素。如打水要使大腿内旋、踝内收、脚踱屈。蹬水时踝内收、脚背屈,踝的姿势直接影响脚的蹬水姿势。

而路线上的效果则要靠大小腿的屈仲配合使脚在速度方向上获得支撑(见图十四)

图十四

3、合理节奏和加速度划水:

动作节奏是指一个动作周期中动作速度的变化规律,各项技术都有各自的节奏。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条件,在合理技术范围内,可以允许有个性技术节奏(即个人风格)。合理的节奏可节省体能消耗;可调节大脑兴奋抑制和肌肉的收缩与恢复过程;可获得动作的附加效果。

由于人体结构特点,游泳时总会有有效阶段,也会有无效或低效阶段。为了合理分配体能,在无效或低效阶段可放慢速度或减小用力程度,故可借瞬问放松肌肉节省能耗,把能量用于高效阶段使用。

划水的加速是保证手掌应有压差效果的技术环节,加速度划水是当前技术中一个重要特点,并体现在各项技术中。

4、动作配合和速度的衔接:

由于水的流动特性,肢体动作得不到固定支撑,必须依靠身体承担此支撑作用,故有时因不正确的肢体动作会导致身体的偏离方向。

为了减少身体对肢体动作的支撑负担,只有四肢相互配合,是保证身体平稳的重要技术。配合可使身体获得合成推动力,可实现动作的相互支撑;可维持身体速度的均匀性和平衡无效分力的影响。如上作用要靠动作间配合和掌握动作衔接的时机来获得。

1)身体运动惯性的利用:游泳时身体除受摩擦、形状和浪的阻力外,还要受运动惯性作用的影响。惯性是运动体维持原有状态的特性,对运动着的物体已获速度只起维持和延绥递减的作用,而不起力的作用。在实际环境中惯性是借助其他力来体现效果。

游泳动作是间断的动力,身体速度在动作间隙会因水的阻力使其逐渐消减。故为了维持身体一定的速度,每次划水、蹬水时都要额外付出能以克服因加速带来的附加阻力,即惯性作用。

例如苏联有关研究材料谈到,爬泳以每秒1.7的速度游进时,每一动作周期用1秒,在两次划水间速度从1.85降至1.55,即在半秒内下降了0.3秒,当想维持原有速度时就要附加约4干克的阻力。

如动作配合恰当,就可波动作间速度波动的幅度减小,从而节省附加的体能消耗。除通过改进身体姿势使已获速度惯性延缓消退外,还必须改进配合使动力的间隔缩小,提高身体速度的均匀性,是非常重要的。

 2)肢体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撑:任何部位产生动作都需要有相应部位作为支撑体。当手向后划水时与身体前进形成一对相互支撑的力偶,如手划水反作用力大予身体前进受到的阻力时,手就是推动身体前进的支撑体,如小于身体前进所受阻力时,身体即成为手向后划的支撑体,只见划水不见身体前进。

由于水的流动特性,划水时无论技术多好手也要向后移,技术水平多差,身体也会向前进,二者在移动上的差数即出于技术水平。

为了保证动作推动力使身体在前进方向上加速,身体不受或少受偏离分力影响,就必须通过四肢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使推动力作用于身体重心并与前进方向接近或一致,把影响身体正常运动的偏离分力平衡掉。用相互配合承担前进和非前进力的支撑作用,不使身体运动方向受影响,故配合是技术的重要标志。(摘自《游泳教学法的科学》温仲华编著)

 已同步至 admin的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7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精彩阅读

广告位

Powered by XMSwim! X3.4© 2001-2021 Uswim Inc.  厦门悠游游泳俱乐部 版权所有   闽ICP备08011485号-3

小黑屋-手机版- 悠游网 X Master Sw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