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泳练习过程中,很多伙伴往往更注重吸气,因为吸气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勇气和养分,吸到气了才能继续划臂打腿。殊不知,比吸气更重要的是吐气。没有呼哪来的吸?肺部没有空间怎能存放更多的空气?活了二三四五十年了,吐气还用人教吗!别小瞧这个技术哦。
今日推出swimsmooth技术贴——自由泳的吐气 源于Swimsmooth网站,仅供俱乐部伙伴参考学习之用,尊重原作版权,请勿外传,某些视频缺失,参见网页。 http://www.swimsmooth.com/exhalation.html
上海世锦赛,孙杨的水下吐气。
在自由泳的训练过程中,你可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一直憋着气!
悬壶济世的医生可能会告诫他的病人:注意呼吸!这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是同样的道理。
只有极少数初学者在水下能做到正确吐气。几乎所有中级泳者认为自己能正确吐气——至少他们自己这么认为。但事实如何呢?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甚至高级泳者中能做到呼吸自如的都不多。
为什么这在游泳技术中很重要?正确吐气能使自由泳变得更容易更轻松,在水中更平衡。菜鸟到高手都能从中受益。本文中,我们试图介绍一些简单的练习来改进你的呼吸技术。
该怎样呼吸?在Swim Smooth我们知道自由泳呼吸的秘密:持续吐气。自由泳时除了转头吸气以外你要一直吐气。你可以用嘴,用鼻子或者两者一起来吐气。只要脸在水里,你就要持续吐出一连串气泡。你这么做了吗?你可能会回答:是呀,我是这么做的。我们问过几百个人,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当他们跃入水中,我们观察他们的呼吸,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憋气。
大多数泳者怎么吐气?大多数人吸气后,脸转入水中的一刻,不是马上吐气,而是在一到两次划臂后再吐。他们往往很晚才开始吐气,憋到下一次吸气前才吐,有些甚至头转向一侧吸气之前还没吐完。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水里吐气,但实际上只是在吸气前稍微吐了些,而这些都太少太迟了。在池边观察你会发现,如果转头开始吸气时嘴里有水吐出——这是典型的吐气太晚。如果改进吐气技术,这类泳者很快会感到放松。
上海世锦赛,Melissa Franklin的吐气
为什么连续吐气很重要? 憋气会让人产生紧张感,而吐气使人放松。相像一下,你正在度过十分紧张的一天,这时有人跟你说:深呼吸,你会得到放松的感觉。然而并非吸气让你感觉放松,而是吐气。憋气只会让你紧张,这是非常糟糕的游泳技术。 憋气的时候你感觉需要吸气,这并非因为缺氧,而是因为太多二氧化碳聚集在身体内,憋气使二氧化碳留在血液和肺中,造成迫切需要吸气的紧迫感。游泳时在水下持续吐气会改善你的感受。 充满空气的肺部会导致不良的身体位置。胸部浮力太大,使得身体像个跷跷板,上半部浮起来,腿部相应下沉,从而造成额外的阻力。 很多泳者在临近吸气前开始吐气,或者更糟糕——吐气和吸气都在头露出水面的时间内完成!事实上,这非常困难!每次吸气你都会感觉到仓促和慌张。如果这样呼吸,就会产生抬头的欲望,以为只有抬头才会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来呼吸。而抬头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动作,因为这会造成明显的腿部下沉,产生极大阻力。 结论:持续不断的吐气是正确的自由泳动作的基础。
持续吐气如何让我游的更快?Katie Hoff的水下吐气
紧张感对游泳非常不利。我们要做到的是流畅,放松,节奏感强,而紧张感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紧张迫使我们抬头,因而破坏了身体位置,破坏水感,更糟糕的是这可能让我们不再喜欢游泳。憋气使你的肺部和血液中堆积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无氧冲刺一样破坏了身体的有氧体系。
吐气不正确会使得两侧呼吸很困难。过多的二氧化碳聚集会让你感到划三次手再吸气太久了。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泳者会回到熟悉的单侧吸气。而单侧吸气会导致划臂不对称,弱侧转体不够,进而造成弱侧移臂太低,以及其他一系列技术问题:剪刀腿,手过中线,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你吐气不够好!
对称、平衡的自由泳的关键是两侧吸气,而两侧吸气的关键在于持续的水下吐气。
如何改进?诀窍是要习惯在水中放松地吐气。听起来简单,但是你需要改变原来的习惯,这可能要花点时间。我们推荐以下的下沉练习来改进你的呼吸技术,使你在水中感觉更放松。Swim Smooth有句格言“学游泳前先学会下沉”,指的就是这个下沉技术。
如何学习下沉呢?对于菜鸟:下沉练习也非常重要,如果你感到紧张,可以从浅水端开始练习,或者简单的屈膝蹲入水中。慢慢习惯,然后再到深水区。
把持续吐气融入你的游泳动作中我们建议你每次游泳训练开始前做一些“下沉”练习,找到水感和放松的感觉。这对任何水平的泳者都有益处,甚至对那些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人。试一试,相信你会喜欢。
大多数泳者认识到呼吸技术是自由泳的基础,但他们往往只考虑吸气而忽略了吐气。所以一定要重视练习下沉,集中于吐气!!你会更加喜欢游泳,动作也会得到极大改进。
欢迎光临 悠游游泳网 X Master Swim (https://www.xmswi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