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游泳网 X Master Swim

标题: Ti最重要的环节—重力转移 [打印本页]

作者: Gel    时间: 2015-9-4 23:28
标题: Ti最重要的环节—重力转移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Ti中最重要的环节,英文叫weight shifting,我们叫重力转移。weight shifting是我的叫法,正确的英文是weight shift。为什么要加个ing呢,因为我觉得整个的动作是一个连续性的动作


我们见到老旱丶大熊和杨军在网上讨论,什么是Ti的重心和浮心?其实他们的讨论有一个前提是不对的,老旱讲的自由泳丶大熊说的自由泳丶杨军说的自由泳,其实是有点分别的。
我们所说,传统的自由泳一般是以身体的中线,就是脊椎为中轴,一直到头顶,这是一种长轴的中线。那么老旱说的自由泳,其实是围绕中轴旋转的自由泳。所以老旱提出的什么重心丶浮心,的确是在同一条线上。但是,我们在讲Ti的自由泳,特里在一开始就已经讲过,Ti的自由泳是一种双轨的自由泳。


何谓双轨式的运动呢?今天上午蝶特慢讲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好像是速度滑冰,这是东北很流行的一种。他们在滑冰的时候,就是不停的左脚伸出去,把身体转到右边去,然后右脚滑,身体转到左边去。不停左右移动。其实这种运动的例子是有很多的,我们看滑冰的动作,当我们的左脚滑出的时候,我们的左脚与冰面接触,我们的支点是在左脚上。关于滑冰大家会不会很容易理解,其实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之所以能滑,是我们的有一只脚在冰面上,这个是一个支撑点,顺着这个支撑点向前滑。同时,我们的手臂摆动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在Ti的自由泳中,用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就是说我们的两臂,或者说是身体的两侧,就等于滑冰中的左脚和右脚。


那么在Ti的运动中,我们就要运用到宽轨的原理。所谓宽轨,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必须在一个宽轨上左右摆动,如此前进。为什么是宽轨呢,就是要达到与中轴滚动的分别。那么在宽轨的过程中,重心是怎么转变的呢?其实我们游泳的人来讲,如果学会了一个训练方法,我们游对了一个方法,又何必在意这个点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更重要的是,我们举个例子。当我们左手前伸,左边的身体和前伸的左臂和腿成一条直线,在水中成一个支撑身体的直线,这时候我们的右臂举起,呈滑行状。在整个滑行过程中,我们的右臂成宽轨移臂,那么移动到我们头前面位置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我们身体的重量向右倒下去。这个向右倒下去,其实是对平衡的一个破坏,那么我们借助地心的吸力,将我们右边的肩膀丶右边的身体倒下去。如此转换,我们又转换到右边的轨道上。
这是个对于平衡的破坏,我们把身体有意识的右肩往下压,然后配合脚的踢水。其实整个过程中啊,是脚先踢水,然后髋再转,然后肩再压。然后就会产生一个身体的失重,把我们的身体向右边的轨道掉下去。如果我们不能感受到往右边的轨道转换,掉下去的感觉,其实是没有掌握Ti。


很多人认为Ti的游法和传统的游法的区别,是快慢丶节奏或者是放松与否的分别。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跳过伞。如果有跳过,会理解到有种失重的感觉。其实我们的左右轨转换,有很多的技巧,而这种技巧在Ti里是高级技巧。不是三天两天,或者几个月,而是以年为时间单位去计算的。在整个的重力转换过程中,我们要再强调一次,它所用的英文是weight shift。其实整个英文的意思中,就是讲我们有要一种破坏平衡,利用地心吸引力,把我们的身体在左右轨上摆动。所以特里在整个教程中都没有谈及过什么重心和浮心,我个人认为,我们掌握了双轨的技术,是没有必要理会什么重心和浮心的。


有的时候我们将一些问题复杂化了。特里的08年的教学课程,我认为从第一课到第五课,是有关联的。每一课都是层层递进的练习,由简单到复杂,都是为将来这个重力转移做准备。所以当老旱提出重心与浮心的理论来与Ti作挑战的时候,我认为好办法是不理会他。


我们做IT的领域(是 IT,不是 TI),有一个模块化的理念。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东西,分解成数个简单的东西来做。所以今天我们谈的主题就是双轨,如何来达到这个双轨?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做很多分解,每一个分解为什么,是什么目的?这都需要一一来探讨。那么模块化之后,我们还会做集成化,把每一个模块连接起来。


所以我们在Ti中会有一种说法,踢腿幅度越小越好,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初学者或者中级水平的人遇到一个问题,他们太过用脚的力来踢,来带动身体来转。其实整个的踢腿,应该由我经常说的大腿根和臀大肌带动,然后利用水的反作用力,对胯产生一种转动。这种转动就是对平衡的一种破坏,一旦破坏了,我们这个时候就要利用我们身体的重量,利用我们的右肩往下掉。如果你能掉到右边的轨道去,那么我们就掌握了。


双轨这种运动,在我们很多的运动中都会运用到,比如滑冰就是一种。TI 中的双轨,另多的利用了地心吸力,也就是重力。


我们总结一下,Ti的双轨运动,是尽量利用地心吸力,将我们的身体向左右两边的轨道掉下去。左边轨丶右边轨,身体的重量不停地向左右轨掉和转换,如此我们就游出去了。


现在可以提问了。


2000问:转体的动作。是从腿开始的是吧?
答:是由腿开始。但是这个技术是有一个阶段性的,一般我们在Ti中,是由练习矛刺(矛换侧)开始的。这个练习就是由髋开始再带动手向前刺,把这个练好再加腿,你会感觉这个是由腿发动,再转髋,再转肩,称为矛刺。

潜龙问:双轨是怎么定位的?
答:双轨我们是指的在肩膀的延长线上,但是有些人会比这个还宽一点,其实这都不重要。不过你的技术好,在肩膀的延长线上,你的水阻会最小,你的速度会最快。


优雅问:有没有扭腰?
答:没有。扭腰,其实我们称之为转胯。这个转胯的过程,是靠腿的踢动,水的反作用力而被动的产生的。


蝶特慢问:手臂入水和身体入轨,哪个先哪个后?
答:手臂先入水。手有肩膀丶肘丶手掌,到底哪部分入水,到底是什么时候启动腿呢?这个需要有人来指导,你自己个人很难自己感受到。我个人感觉到,是手肘入水了再启动脚。手腕也好丶手肘也好,或者更迟一点也好,也是因人而异的,必须有人指导,然后找到最好的一个点。因为每个人脚的速度是不同的,有的人要做一个拉弓,有的人轻轻一点,这个时间点需要协调配合。


2000问:竹内的移臂说是前半段用肩膀肌肉。最后阶段要送肩胛骨往前来移臂。为啥要送肩胛骨。作用是什么?
答:简单说,其实在整个回臂过程中不用考虑这么多。我们只要记得手出水后是由手肘带动宽轨向前移动,当你的手肘到了你的耳朵旁边,或者你的柔韧性比较好更靠前一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高肘入水了。用手肘摆动向前移动,其实手肘是不能发力的,这时候是肩在发力。我们如何做到柔,我们的肩是要放松来适当发力。在08课程第三课中特里有个示范,站在水里一只手向前,一只手做水中的摆动(参看手肘来画圆一段)。背阔肌不一定要完全伸展。伸展到最前面,你入水点可能太靠前了。我们要明白一点,我们用高肘入水,手要有一种向斜下插的感觉。如果我们的手太向前,这种动力会减少。


一般人常犯的错误,一个是时机,另外一个其实是踢腿的练习。Ti中,我们需要小力量的踢腿丶放松地踢腿,但是都是需要寸劲,需要的是功力。


对于Ti来讲,我觉得大陆叫全浸还不错,鱼式游泳有商榷。因为一般鱼都不是双轨式的前进。学习了双轨后,今天我决定了,以后叫 双轨全进式自由式。




作者: 小记者    时间: 2015-9-4 23:29
滑冰,一语道破!
作者: swimsmooth    时间: 2015-9-4 23:33
双轨但重心还是在轴线上,因为身体是对称的,因此还没有解决重心左右转移的疑惑
(, 下载次数: 173)
第一个是左侧卧,第二个是右侧卧,第三个是超人滑行。如果身体始终保持平直的话,重心就始终在蓝色轴线上,因为身体是对称的

我个人认为重心很关键,没有重心的左右转移,就没有双轨,不然传统的身体整体左右转动也可以称为双轨
我的理解是,全浸和传统的区别是,全浸侧身时,重心和浮心要尽量重合,这样才能感到是双轨游,尽量在移臂阶段消除这个扭力矩,防止过早转身
(, 下载次数: 190)
这是我个人理解的双轨游,蓝色表示身体的重心

作者: 张兮兮    时间: 2015-9-4 23:34
关於重心与浮心,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我不是学物理的,所以对物理也没兴趣,只是谈一下我在游泳方面的主观感受。)

1. 在陆地上,我个单脚站立,这时单脚是支撑点,support point. 但在水中,情况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平趴在水面,我们由头到脚,都可以感受浮力。我个人不认为我们应该讲浮心,而应讲全身既感受到的浮力。(简单点说,我不想讨论浮心是否存在这个问题。)

2. 一个人平趴在水面,一般而言重心在腹部(抽像的假设,正确与否不重要,因为人体本不是规则的物体),但因为腿相对比较重(密度较高),所以一般人腿会沉。所以游泳中有重心前移的技巧。(如何前移,这里就不讲了。)

3. 双轨全进式自由泳中,重心的确在左右移动,但这是结果,并不是方法与手段。我们 双轨全进式自由泳 中,是利用 重力 (地心吸力) 来帮助逹到转动既较果,於是就可以感受省力的游泳。
作者: 慢慢游    时间: 2015-9-4 23:34
其实重心的确在左右移动,滑冰时也是。但重心的移动是结果,利用重力是方法。我们学习 ti ,首先是学方法。方法学会了,效果也就出来了。
作者: 水将军    时间: 2015-9-4 23:35
滑冰时,我们的左右脚接触冰面,这是支撑点。


双轨式自由游同理,我们身体的左右侧(包左右手/腿),在水中例用浮力找到一个支撑线。


这时重心在什麼地方不是重点了,而是我们如何可以利用地心吸力(重力),来帮助我们在左右轨的转换中。
作者: Gel    时间: 2015-9-4 23:38
重心在左右移动中(这点我同意,只是我认为重心移动是结果,利用重力是方法,我们学的是方法),浮心也在左右移动中(其实我不太关注浮心,我关心全身各部位的放松与浮力,而且注重平衡,及例用重力来破坏这平衡的方法。)。唯一分别是 大家说 "你忽略了腿部的作用,腿部要同时往左摆动,这样重心才往左 " vs 某君说 "重心不应该往左,腿也不应该摆,就需要重心受到的重力产生转动".

先不讲物理原理,我个人认为踢腿是为了转髋,并产生部份的推动力,除此之外,不用做任何其他的动作。但有的人的踢腿方式会有不同,例如 Anna,Mandy 等人,又或者 jw ching 所讲的内转(飙总等人称之为内八),这些都是个别的技巧了。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不要因为有其优点,就否认了其他简单的好处。(看一下竹内,他现在的腿都比以前转少了,他以前的下半身转动多一点,但哪一个对,其实无所谓)

我个人认为游泳不应有过度的滑行,所以我不会将这在1秒中内发生的事情讲得那麼复杂化。双轨全进式的游泳,讲究动能不断的向前传递,而且我们有核心肌肉在作功,这些肌肉也在起平衡的作用。如果只谈重心与浮心,不谈核心肌肉的作用,不讲水中平衡的能力与水感,那麼我们还练什麼?


作者: 灰熊喱嗨    时间: 2015-9-4 23:39
目的的顺序:为了打腿,先由髋发力,带动打腿,同时打腿的反作用力帮助转髋,转体。 有人说的就更简单了,就是发力的顺序,由髋部发力带动打腿,同时帮助转髋,没有矛盾
作者: 猪八戒    时间: 2015-9-4 23:40
稳心稳心稳心稳心稳心
作者: zzr219400    时间: 2015-9-7 08:32
本帖最后由 zzr219400 于 2015-9-15 15:14 编辑

自由泳到达一定程度后,两边滚动时会有“荡”的感觉,像荡秋千一样荡过来、荡过去,其实就是宽轨或双规运动,很技巧也很还省力。

此外,宽轨或双规理论与纵轴理论并不矛盾,因为宽轨或双规时,应尽量保持纵轴方向不变才最好,所以,俯瞰自由泳比赛时你都能发现:左右前伸臂时,好像是在一条直线上;反过来,也不能在任何时候都用纵轴理论抽象、概括掉宽轨或双轨理论,就像不能什么时候都用质点代替质量和质量分布一样。老旱在讨论纵轴问题时恰恰犯了这个概括性错误!

作者: 悠雅    时间: 2015-9-7 09:24
同意楼主的主要观点,看了帖子感到赏心悦目。谢谢分享 : )
一、基于TI的漂亮泳姿我把她称为“优雅全进自由泳”
二、“其实整个过程中啊,是脚先踢水,然后髋再转,然后肩再压。然后就会产生一个身体的失重,把我们的身体向右边的轨道掉下去。。。。。。”  我认为只要核心力量足够强大可以不踢脚直接转髋,你的脚只要”掂”一下即可。 好的踢腿及其时机可以使你前进的动力得到补充的。。。。。不信可以试试看的呢。
三、“如果我们不能感受到往右边的轨道转换,掉下去的感觉,其实是没有掌握Ti。。。。。。”赞同这个说法。
四、“其实我们的左右轨转换,有很多的技巧。。。。。。”正解 : )  这方面的认识如下:
1、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家学习了基本的技术动作后要学会选择合适自己的技巧才会进步不断增加乐趣。
2、这个“左右轨转换”技巧正是是利用重力完成“重心转移”的技能。
3、我认为“左右轨转换”技巧是学习TI的乐趣所在——可持续性(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以至于为了做得更好而展开的探讨和进一步的摸索)
五、很赞同关于模块的比喻。我认为:模块做好需要优化地集成整个系统,反之集成过程中发现有问题是不是要检查一下我们原有的模块在你集成过程中因为系统的缘故发生状况没有?我不懂IT。。。。。。。只是思考。
六、友情提醒:以后文章里面尽量出现观点不要出现人名(提问例外)——主要是个人不喜欢哈 : )
看到喜欢的东东有感而发。欢迎批评指正也可以忽略哒 : )
不知道为啥表情点不出来。。。。。。  : (

[/b]
作者: 杨军    时间: 2015-9-15 12:29
很多伪全浸认为专业运动员不会利用重力,只有他们自己会利用重力,专业运动员读书少,自己能做出来说不出来。伪全浸认为利用重力只是手臂部分,不知道专业运动员是利用了全部身体的重力。伪全浸们游一千米多少分钟呢?伪全浸练过蝶泳和仰泳吗?练了以后就可以感觉到是利用全部身体的重力转动和前进,语言不好表达出来,游不到一定的速度根本就感觉不到。不能用全浸提高速度的人说明理解能力非常差,如果练了几年全浸还不能超过我,就算是在竹内特里家吃住两年天天学也不会超过我,当然是长距离。
作者: 灰熊喱嗨    时间: 2015-9-15 12:30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12:29
很多伪全浸认为专业运动员不会利用重力,只有他们自己会利用重力,专业运动员读书少,自己能做出来说不出来 ...

您说专业运动员读书少???

作者: 杨军    时间: 2015-9-15 12:56
专业运动员懂物理吗?懂重心吗?懂动能动量吗?我接触过一些专业运动员,连老旱不懂物理都看不出来,老旱的45度力矩最大,而且还是实测出来的,因为力矩最大应该侧身45度,这就是又不懂物理又不懂游泳。哪个专业运动员敢说自己读书多,哲学书?科普书?物理书是读过,能真正理解吗?能辅导中学生物理吗?能做题检验一下吗?
作者: 可林代    时间: 2015-9-15 12:59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12:56
专业运动员懂物理吗?懂重心吗?懂动能动量吗?我接触过一些专业运动员,连老旱不懂物理都看不出来,老旱的 ...

这里教练团很多是专业的运动员。你这样敲字打脸很伤人。
作者: 灰熊喱嗨    时间: 2015-9-15 13:00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12:56
专业运动员懂物理吗?懂重心吗?懂动能动量吗?我接触过一些专业运动员,连老旱不懂物理都看不出来,老旱的 ...

你说的很多东西很主观。专业运动员为什么就没有办法懂得你说的:“游泳”
作者: 清澈的水    时间: 2015-9-15 13:01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12:56
专业运动员懂物理吗?懂重心吗?懂动能动量吗?我接触过一些专业运动员,连老旱不懂物理都看不出来,老旱的 ...

我是专业运动员。你说得我能理解。但是不要抨击。理性评论。
作者: 陆上的鱼    时间: 2015-9-15 13:03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12:56
专业运动员懂物理吗?懂重心吗?懂动能动量吗?我接触过一些专业运动员,连老旱不懂物理都看不出来,老旱的 ...

书是读得少,有些评论和理论支持。还是需要实际经验的。你好好说。不要带有攻击性的语言。
老旱并不在这个论坛。所以您不用那么激动

作者: 猪八戒    时间: 2015-9-15 13:04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12:56
专业运动员懂物理吗?懂重心吗?懂动能动量吗?我接触过一些专业运动员,连老旱不懂物理都看不出来,老旱的 ...

这个站的理念是帮人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无关话题请不要继续,谢谢。

作者: 杨军    时间: 2015-9-15 15:20
专业运动员游泳好,技术好,只是说不出来,让很多伪全浸觉得全浸的技术比专业的好,实际上全浸的技术是迁就身体条件不好的成年人自学游泳的,很多具体的动作跟专业运动员比起来都是低级的,比如宽轨,比如手入水深,专业运动员按全浸的动作游会比自己的动作慢,效率低。就像专业运动员用八十斤的大刀可以发挥最大威力,业余的只能用十斤的。伪全浸可笑的地方就是以为专业的用全浸的动作游的好就证明全浸的动作比专业的合理。就是业余的练到一定程度也可以抛弃全浸这些动作。
作者: 天生浪子    时间: 2015-9-15 16:28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15:20
专业运动员游泳好,技术好,只是说不出来,让很多伪全浸觉得全浸的技术比专业的好,实际上全浸的技术是迁就 ...

这点我是认同的

作者: 灰熊喱嗨    时间: 2015-9-15 16:30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15:20
专业运动员游泳好,技术好,只是说不出来,让很多伪全浸觉得全浸的技术比专业的好,实际上全浸的技术是迁就 ...

诚恳的问您。您对全浸的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

作者: 清澈的水    时间: 2015-9-15 16:33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15:20
专业运动员游泳好,技术好,只是说不出来,让很多伪全浸觉得全浸的技术比专业的好,实际上全浸的技术是迁就 ...

全浸在很多理念上颠覆了传统游泳。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确实帮助不少人找到游泳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有些信息您必须屏蔽。因为它对你的游泳没有帮助。比如您说伪全浸 。我觉得这个是全浸学习过程当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网站本身没有帮助全浸游泳推广什么的必要。但是作为游泳爱好者。有必要知道正确的理念。所以您只要给以其他爱好者正确的引导和回答。这样就足够了。至于讨论“伪全浸”不在网站讨论范围内。因为您也知道这是对自身和他人没有帮助的。谢谢

作者: 杨军    时间: 2015-9-15 23:38
全浸适合成年人自学入门,很多动作都是初级的,是为了迁就身体条件不如专业运动员的成年人,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平衡,只是初级平衡,专业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比全浸强多了。伪全浸就是理解歪了,练了几年速度提高的不多,全浸说的平衡,减阻,用身体力量,利用重力,这些都是专业运动员的强项,每个专业运动员都比竹内做的好,我见过一个国家队退役的美女,专门让他游慢点不用力,游到一千米14分钟,每五十米24划,这就是平衡,减阻,利用身体力量,利用重力,比竹内强多了,竹内拼命也不一定能游到14分。全浸就像婴儿奶粉,长大以后应该吃肉了,伪全浸就是一直长不大,游不快,水平不到理解不了专业运动员或者业余高手的动作和技术,以为他们不全浸。
作者: 陆上的鱼    时间: 2015-9-16 09:32
杨军 发表于 2015-9-15 23:38
全浸适合成年人自学入门,很多动作都是初级的,是为了迁就身体条件不如专业运动员的成年人,可以更快更好的 ...

正确的解答。。。是的。。。所以全浸游泳就是理念。。支持您的观点
作者: 老鳄鱼    时间: 2015-12-15 16:37
我感觉全浸练到一定阶段还是要结合传统游,否则速度提不上去
作者: hanabaichuan    时间: 2016-1-3 20:38
重心转移,确实省力,但速度上不去




欢迎光临 悠游游泳网 X Master Swim (https://www.xmswi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