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阶泳者] 划水方向、攻角和划速

[复制链接]
小伟 发表于 2009-6-2 23:00:06
13213 3
运动员主要靠臂、腿动作游进。臂腿通过斜向划水,蹬打腿动作获得推力。臂、腿在斜向划、蹬、打过程中的动作效果,即臂、腿能否使水快速后流取决于三要素。这三要素是划水、蹬打腿动作的方向、攻角和划速。

可通过臂的划水路线、腿的蹬打水路线了解臂、腿划水,蹬打腿方向;通过手掌、脚掌的对水方向了解攻角的大小。划速、蹬打腿速度是指手掌、脚掌在水中的移动速度。臂、腿动作的三要素说明如下:

决定推力太小的臂腿动作三要素

1、方向:取决于手的划水路线,腿的蹬打水路线
2、攻角:取决于手掌、脚掌的对水方向
3、速度:手、脚在水中的移动速度

划水方向

可通过臂腿动作路线,了解臂腿划、蹬打水动作方向。有两种划水路线:(1)相对于水的划水路线和(2)相对于身体的划水路线。相对于水的划水路线有助于理解臂腿动作对水的作用,这种划水路线能准确地放映推力生成情况。因为分析推力生成过程时,相对于水的划水路线可准确反映手掌、脚掌对准方向,面对水方向决定推力的大小。第二种划水路线是相对于身体的划水路线。

爬泳选手这两种划水路线仰视图如图13。相对于水的划水路线如图13,a,相对于身体的划水路线如图13,b.这两种划水路线都是参照运动员的中指绘制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划水路线图中的运动员手掌都是按S型形状划水,即开始外划,内划,再外划。图13,a中,左右划动作明显。而在图13,b中,手掌后划动作更明显。


7_241060_4984dfe2d062757.jpg
图13 相对于水(a)和相对于身体(b)划水路线比较。这两幅图是爬泳划水动作仰视图。

图13,b上的划水路线是不真实的。因为这幅图给人的印象是手掌后划过程中,运动员身体是静止的。因此,该图显示的手掌后划程度比实际后划程度远得多。由于该图的划水路线拉长了,所以手掌横向划水动作较实际情况短得多。尽管这幅图不是真实的划水路线,但是用它进行教学还是蛮不错的。所以,可将这种画法的划水路线作为游泳技术教学的教具。它便于运动员理解划水方向,因为运动员直观上易接受相对于身体的划水路线,不易接受相对于水的划水路线。运动员根据相对于身体的划水路线学游泳技术,学习效果会好得多。

按图13,b这种划水路线指导运动员时,运动员不会出现错误动作。运动员按正确的相对于身体的划水路线划水时,他也会正确地按相对于水的划水路线划水。例如,如果图13,b上的运动员和实际游泳时的情况一样,向这幅画顶端游进,他的身体会向上游,这时,他的手就不会后划的那么远了。实际上,他此时的划水路线应与图13,a上的划水路线完全相同。

为便于教学,我们在本书第4章至第七章介绍各种泳式技术时,均采用了相对于运动员身体的划水路线。现在,我们集中探讨相对于水的划水路线,因为这种划水路线“真正”反映了比臂腿动作的方向。

四种泳式划水路线前视、侧视和仰视图如图14。这4幅图片是依据世界水平的游泳选手以比赛游速游进时拍摄的影片绘制的。图14,a是爬泳划水路线前视图;图14,b是仰泳划水路线仰视图;图14,c是蝶泳划水路线仰视图;图14,d是蛙泳划水路线前视图。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4种泳式中,运动员的手掌重要进行左右和上下划水。令人感兴趣的是世界水平的游泳运动员都采用摇橹状的划水动作。这些选手多是七十年代初被教会游泳的,当时流行的是推进阻力理论。他们似乎都从直觉上学会了斜向划水动作,而放弃了直接后划技术。1979年,赖赛尔为摇橹式划水的优势提出证据。他说,4种泳式的优秀选手极少采用后划动作。

从图14的侧视、仰视图上看到,只有少许的后划动作。为使足够量的水转向后流,手臂少许后划是必须的。虽说臂部只做上下、左右划水动作可使水后流,然而研究同样发现,臂部斜向划水,同时参杂少许后划动作时,获得的推力更大。(利德基,1986;马格利索,1986;施莱豪夫等,1988)。


7_241060_039de44f0e82776.jpg
图14 四种泳式相对于水的划水路线

分析四种泳式划水路线时,另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手掌在划水过程中,划水方向都有2、3次重大变化。划水方向的这种变化可能与寻找静水有关。通过寻找静水,使身体保持游速或加速前游。

虽说运动员彼此间的划水路线有差别,然而在某种泳式上,运动员间的划水路线又有十分相
似之处。将某种泳式的划水路线想象成某个手写的英文字母是有益的。虽说每个运动员的字母写法不同,但都是可辩认的,不会差到将字母混淆的地步。同样,运动员彼此间的划水路线又是有差异的。不过,同一种泳式运动员间的划水路线是相似的,是绝不会与其他泳式划水路线混淆的。可通过各泳式世界优秀选手的划水路线,掌握臂部划水动作方向。

惯性定律 本部分介绍的各种泳式划水路线都是圆周状的。这是因为运动员进行曲线划水时,改变划水方向较省力。他们遵循的物理学原理是牛顿的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根据这一定律可知,要改变按固定方向移动物体的方向,必须克服它的惯性。手臂直线运动时,需付出较大的肌力才能阻止惯性继续使手臂前移并使其改变前移方向,当手臂曲线运动时,当其改变前进方向时仍可继续以适当速度前移,而无须突然停止运动或重新开始运动。因此,可逐渐克服固定方向的惯性,并可用较少的肌力改变动作方向。

曲线划水路线优于直线划水路线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前者有助于使身体保持正直姿势。当直线划水的手臂突然改变划水方向时,将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传至浮在水上的身体之后,身体会改变直线游进姿势。身体改变直线游进姿势将增加游进阻力,减慢游进速度。

曲线和直线改变划水方向作用比较如图15。图15,a上的仰泳选手,在划水中部,当手掌由下划转向上划时,沿曲线路线划水。在划水方向上转时,手掌圆周状的划水动作有助于克服手臂向下的惯性。这有助于减小破坏身体正直姿势的反作用力。

图15,b上的手掌由下划转为上划时,划水路线较直。如图所示,他的手掌几乎在直接下划,然后在上划。结果,在手掌改变划水方向,即开始上划之前,不得不终止下划动作。需付出一定肌力停止下划动作,然后,较其他运动员需付出更大肌力开始臂的上划动作。另外,反作用力又使图15,b上的选手身体产生上下跳动动作。手掌下划产生的制动动作会使头部和上体向上跳动,然后,开始上划时,又使头部和上体出现下沉动作。有些选手游进时,头部上下跳动的原因即在于此。


7_241060_58f13d309b3e83a.jpg
图15 仰泳曲线,直线划水效果比较
 楼主| 小伟 发表于 2009-6-2 23:00:27

攻角

攻角是指手臂(或脚、腿)与其前进方向间形成的倾角。一位蛙泳选手手臂与划水方向间形成的双维攻角仰视、侧视图如图16。


7_241060_4411565d588fee7.jpg
图16 蛙泳抓水时,手掌攻角测量法(上为仰视图,下为侧视图)

此时,这位选手手掌在向外下划,并成抓水姿势。这两幅图手部上方的箭头指明手掌的划水方向。此时的攻角指表示手掌运动方向箭头方向与表示手掌倾角那条直线间的夹角。方向与表示手掌倾角那条直线间的夹角。图16,a上的手掌外后向,形成的攻角为35°。从图16,b上的侧视图看到,外下向的手掌与手掌前进方向成40°的攻角。

手掌保持此种攻角时,为理解力的生成,可把手掌比做水翼。前进的水水翼可区分出前缘和后缘。在图16,b上,手掌的大拇指是前缘,因为手掌下划时,大拇指侧首先破水。小指侧是后缘,因为该侧居大拇指侧的后部。为理解划水动作怎样使水流转向,并使力向后传递,会区分手掌的前后缘是至关重要的。

在游泳推力中,手掌及前臂近掌端始终处于臂翼的下端。在四种泳式划水的不同阶段,指尖、腕部、大拇指侧,小指侧都有可能成为前缘。在某些情况下,肘部也有可能成为划水动作的前缘。

遗憾的是,只能显示双维空间上的攻角。因此,图16上显示的35°和40°倾角并不代表运动员在划水该阶段实际采用的三维空间上的“真实”攻角。所以,在准确计算攻角之前,必须从两个方向,应包含动作的三个方面,确定手掌划水方向及其倾角。

攻角与推力的生成关系重大。攻角过大或过小,都会使推力减弱。通过测试悬浮在风洞的翼片获得的数据可证实上述结论。图17上的升力曲线系数表明,采用最佳攻角划水的重要性。图中显示处于风洞中的翼片成不同攻角时产生的升力值。因为空气也是一种流体,物体服从空气的运动定律,同样在水中也服从这一定律。因此,我们确信,不论在空气中,还是在水中,在图17所列各种攻角条件下,发生的情况都是相同的。


7_241060_1530e5c93b13cec.jpg
图17 进行风洞实验的翼片升力曲线系数

升力曲线系数表明,翼片的攻角在40°之前,随着攻角的加大,升力值也在加大。这之后,随着攻角接近90°,升力逐渐缩小。当翼片与气流垂直时,升力完全消失。


7_241060_0bd2aff6bc65022.jpg
图18 游进时,攻角对水流的作用

图18说明,随着攻角的变化,升力也在增减。我们用运动员的手掌代替翼片,看看游泳的推力是怎样产生的。这幅仰视图所示,双手在体下,正处于蝶泳划水动作的中间部位。两手掌分别以0°、40°、70°和90°的攻角划水。攻角为零度时,升力最小。这是因为手掌划经水流时,不会使水后流,只能靠少许阻力推动运动员前游。图中显示,手掌上下压差很小。在划水中段如此划水的运动员往往错误地认为,他们的手掌在向后划水。实际上,他们的手掌在摸水。

当攻角接近40°时,推力明显增大,这是因为水从掌下大拇指侧流向小指过程中,产生很大向后的力。图中可见,由于攻角的作用,水流流经掌下的短暂时间内,水转向下流。水流下流时流速减缓,水分子挤压的结果使压力加大。手掌上下压差的增大导致与手掌运动方向垂直的升力大增。更重要的是水后流造成的压差产生的反作用力可推动运动员前游。此刻的攻角最接近划水时应采用的理想攻角。

当攻角接近直角时,推力急剧下降。当手掌对水角度达70°时,手掌已不能使水流逐渐改变流动方向了。当水流同时多处冲击手掌时,此时的情况极像将一桶水泼到墙上一样。许多水分子被手掌挡回,杂乱无序地四处散去,相当数量的水分子将阻碍手掌继续前划。图18绘制出当攻角为70°时,冲击手掌的两股水流倒流情况。

另外,边界层水分子流经手掌上方时,因为此时手掌形状已无法使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边界层被破坏,并形成湍流。湍流的增加使压差减小,因此,升力也随之减小。当攻角为70°时,由水流的这种变化,产生的反作用力主要是向外,而不是向前。因此手掌划水付出的大多数力浪费了。因为这些力只能使身体侧移。

当手掌划水方向垂直划水时,不再产生推力。这时,手掌直接内划,再也无法区分手掌划水的前缘和后缘。手掌后划时,采用此种攻角是合理的,但当手掌向内外、上下划水时,采用这种攻角是不合理的。世界级游泳选手均不采用这种攻角划水。

1978年,施莱豪夫进行的一项研究证实,手掌的攻角对游泳推力有重要影响。他通过悬浮在水槽中的石膏模型研究不同攻角对升力的影响。通过石膏模型的水流流速,与游泳比赛时手掌划速相似。试验表明,通过石膏模型测得的升力曲线系数与图17测试翼片绘制的升力曲线系数相似。施莱豪夫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 40°前,随着攻角的增大,升力系数逐渐加大,随后,当攻角越接近90°时,升力系数也随之下降。攻角处于20°-50°之间时,升力系数最高。攻角越接近90°,阻力系数越大。
2、 手指并拢,或者手指间的距离不超过0.32厘米时,获得的推进升力大于手指间的距离等于0.64厘米和1.27厘米时获得的推进升力。
3、 大拇指与手掌略分产生的升力大于大拇指与手掌分得很开时产生的升力。

依据上述结论,运动员手掌(或者腿部)在划水的大多数阶段,采用的攻角应在20°-50°之间。对推进力的生成而言,20°-50°间的攻角最有利,因为此时手掌的前缘可划到静水,在手掌其余部分进入划水过程时,可使水流在手掌前面逐渐转向后流。至于推力的大小,与翼叶前缘的形状关系很大。如前缘形状如尖削状,翼叶在水中通过时,水流就不会突然改变流向,可防止湍流的出现。这样,如果手掌的倾斜方向正确,对水就会产生一向后的力。

运动员易犯错误是手掌直对划水方向,换言之,他们的手掌像桨一样,手掌与划水方向几乎接近垂直,而不是像橹那样划水。恰如图18所示,如果整个手掌直对划水方向划水,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急剧改变,并将形成湍流。手掌直接后划时,运动员可使自己向前游进,然而与橹式划水比,产生的湍流将使推力下降。不过当运动员的手掌向内外、上下方向如此划水时,身体则无法直线前游,前进速度也会大受影响。

气泡 根据手掌周围气泡的多少,至少根据划水动作前三分之一手掌周围气泡的多少,可判断手掌划水的攻角是否正确。许多教练员发现,与一般水平的运动员相比,世界水平运动员手周围的气泡较少。气泡的存在,说明有湍流存在,也说明推力的流失。气泡的多寡可提醒运动员划水方向与攻角的结合正确与否。据此可判断图19上的两位运动员,哪位动作更正确。



图19 手掌周围气泡生成情况

图19,a上的运动员臂入水后,在手掌下划成抓水姿势过程中,手掌保持了正确的划水方向,保持着正确的划水速度。因此,手掌周围无气泡出现,该图还显示,开始发力时,臂、手掌周围均是静水。

图19,b上的运动员臂入水后,在手掌下划成抓水姿势时,手掌周围的湍流很大,原因是他臂一入水,马上开始后下划水。在入水到抓水的过程中,他的划速过快,同时也不会改变攻角的方向。因此,他手掌后部的水处于湍流状,抓水时,手掌周围仍有很多气泡。

所有蝶泳、仰泳和爬泳选手在入水到抓水过程中,手臂周围都会有气泡出现。气泡的出现不属技术错误。然而,当臂划水动作进入推力阶段之后,手掌之后仍有气泡,这绝对说明运动员的划水动作有毛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调整手掌的划水方向,调整手掌的攻角,或调整手掌划水方向的同时,也调整手掌的攻角。
 楼主| 小伟 发表于 2009-6-2 23:01:09
划水方向与攻角的关系
为获得最大的推力,手掌的的划水方向与最佳攻角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虽说所有运动员都采用斜向的摇橹式划水动作,但是每个选手划水路线的倾斜程度不尽相同。划水路线倾斜度大的运动员,采用我们前面提过的攻角,即采用20°-40°的攻角划水更有效。划水路线较直的,即直接后划的运动员,攻角接近90°可能效果更好。1978年,施莱豪夫称, 世界优秀选手在四种泳式划水动作的个阶段,采用的攻角最小的为15°,最大的为73°。

著名选手佛尼斯和蒙哥马利爬泳划水路线如图20。图中可见,蒙哥马利的划水路线比佛尼斯的划水路线直,即后划动作明显。1978年,施莱豪夫报告称,蒙哥马利在划水动作最有效阶段,手掌划水时的攻角接近直角,在48°-74°之间。相反,佛尼斯划水路线的倾斜度较大,他划水个阶段的攻角要小得多,大致在20°-37°之间。

因为这两种划水方式均为世界优秀运动员所采用,所以很难断定哪种划水方式更优越。然而我认为佛尼斯采用的划水方式效果更好,原因是他采用倾斜度较大的摇橹式划水动作。因此,他无须采用很快的划速,也无须付出很大的肌力,同样可达到很快的游速。

对攻角的研究

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揭示决定游泳推力的最佳攻角。这是较难解决的课题。测量三维攻角极其复杂,测量过程也极其困难。然而,多年来对这一课题进行攻关的大有人在(欣里克斯,1986;利德基,1986马格利索等,1986;施莱豪夫、格雷、多罗斯,1983;施莱豪夫等,1984,1988;塞耶等,1986)。


7_241060_5e4e26826cc9e16.jpg
图20 200米自由泳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弗尼斯和100米自由泳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蒙哥马利的划水路线

需用两部摄影机或录像机,同时从不同的两个方向摄像,以便测量攻角的大小。精确测定攻角的难度在于图像上的手臂、腿脚很小。更糟的是,因气泡的缘故,图象往往是模糊的。基于上述理由,测出的游泳时的攻角数据大多是估算出来的。

我与同仁们曾试图测定爬泳时推力产生的最佳攻角(马格利索等,1986)。我们测试对象是1984年美国奥运会游泳队的8名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其中男女各有4名选手。我们拍摄了他们比赛游速的技术动作。试验结果是在爬泳臂划水阶段,攻角在30°-46°间,效果最好。如采用50°-60°的攻角划水,效果不甚理想。

有人试图通过风洞和水槽测定最佳攻角。1978年,伍德利用风洞和石膏模型制作的手臂,使用前面提到过的施莱豪夫当年采用的方法,进行一系列试验。在不同攻角对升力和阻力系数的影响方面,他的试验结果与其他人的试验结果大致相同。令人对伍德试验感兴趣的问题是他对水流从不同方向流过手掌的试验。在划水进行到中间阶段,即手掌在体下内划,当水流从大拇指侧向小指侧流动时,攻角在55°-60°间划水效果最好。在自由泳和蝶泳划水的最后阶段,当手掌向外上划水,即水流从小指侧向大拇指侧流动,攻角为15°-35°之间时,升力系数值最高。最后一组试验测定四种泳式划水开始阶段,手掌向外下划水,水流从指尖流向腕部时的情况。此时的最佳攻角在50°-55°之间。

显而易见,游泳中的攻角这一课题极其复杂。完全解决这一课题尚需时日。根据风洞和水槽测试获得的数据表明,对推进升力来说,20°-60°间的攻角最有利。然而对运动员的测试表明,最有利的攻角似乎在50°-55°之间。

前面提到过的攻角数据只是理论上的,因为运动员在划水过程中,每次改变划水方向时,手掌的对水方向也发生变化。虽说随着划水方向的变化,运动员手掌可按前一次划水方式简单地变换对水方向,但仍会觉得划水攻角变换过于频繁。然而,如果大致了解每个划水阶段手掌对水角度,那么,运动员保持正确攻角就容易得多。为此,运动员须知:

1、手掌(或脚掌)对水方向应稍倾斜于划水(蹬、打腿)方向。
2、对各泳式划水动作来说,倾角在0°-90°之间的角度,最接近最佳攻角。
3、每当手(脚)划水方发生重大变化时,其对水方向也要改变。
4、每当改变划水方向时,运动员须知道手掌划水的前、后缘。

如果运动员明白上述几点要求,对那些“水感”较差的选手来说,可能有助于他们改进划水路线与攻角间的配合。这些要求同样有助于“水感”较差的运动员掌握正确的划水攻角。

学习划水动作的最佳方式之一是研究世界优秀选手水下慢动作的技术录像。此时应注意:

1、 在各种泳式的不同动作阶段,手掌、脚掌的对水方向。
2、 当一个动作阶段转向另一个动作阶段时,运动员何时,怎样改变手掌和脚掌的对水方向。

手掌和脚掌对水方向与攻角

人们往往将倾斜度(Pitch)和攻角(Angle of attack)混为一谈。因此,搞清这两个问题的真正含义是重要的。Pitch指手掌和脚掌的对水方向。Angle of attact是指手掌和脚掌与划水方向间的夹角。

在竟技游泳中,手掌和脚掌常见对水方向如图21。图21,a中的蝶泳运动员两手手掌外转。蝶泳、蛙泳划水动作的开始部分,手掌往往采用这种对水姿势。图21,b上的运动员手掌同样保持外转姿势。自由泳、仰泳划水动作的开始阶段,手掌采用这种对水姿势。图21,c上的运动员手掌内转并转向身体。在四种泳式划水至中间部位时,手掌往往保持这种姿势。图21,d上的运动员手掌外转。自由泳、蝶泳划水动作的结束部分,手掌往往保持这种姿势。


7_241060_195de5e146a5957.jpg
图21 竞技游泳中,手掌、脚掌常见对水方向

图21,e上的蝶泳选手脚掌向上。这是蝶泳、自由泳腿部下打时的脚部姿势。仰泳腿部上打与此类似,此时因为运动员是仰卧的,所以脚掌对水方向向下。图21,f上蛙泳选手的脚掌向外,图21,g上的脚掌向下。图21,h上的脚掌是向内的。
速度

1982年,康西尔曼和沃西拉克分析了划速与游速的关系并指出,优秀选手划水动作是加速
的。施莱豪夫稍后进行的研究(1986)称,上述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这一结论过于简单。运动员在划水过程中,划速不是逐渐加速的。准确地说,在整个划水过程中,随着划水方向的变化,手掌有节奏地加速、减速,然后再加速划水。正如康西尔曼和沃西拉克指出的那样,划水动作的最后阶段,划速最快。


7_241060_381bebb9ce76b36.jpg
图22 典型爬泳划速曲线图

典型爬泳划速曲线如图22。垂直轴表示划速和游速(米/秒)。水平轴表示每个动作阶段花费的时间(秒)。上图表示一个动作周期的划速曲线。上下两幅曲线图之间的运动员表示划水动作所处的阶段。下图表示游速曲线。

划速曲线图测量的是左、右手的斜向划速。也就是说,这是体现在三维空间上的,既体现了向后的、向侧的,也体现出上下的划速,它不仅仅是向后的,或者向某一个方向上的划速。该曲线图代表手掌在空间上的实际移动速度。这是在100米比赛时,测量的中指指尖的划速。

对该划速曲线图说明如下。左手入水后至抓水前,中指指尖移速减缓。在产生推力的第一个阶段,当左手向体下划水时,开始加速,但没达到最高划速。当左手向水面划水时,再次开始加速。当划近水面,停止划水动作时,左手移速减慢,并开始移臂动作。右臂划水时的划速曲线与左臂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划速的快慢与游速的快慢关系十分密切。

其它三种泳式划速曲线图与图22相仿。在四种泳式划速曲线图中,每当划水方向改变时,划速也有节奏地加快或减慢。康西尔曼和沃西拉克称,最高划速在4.5-4.6米/秒之间。施莱豪夫及其同事指出,他们测量的世界优秀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最高划速与此相同。

在各种泳式划水动作的各阶段,划速与攻角之间有密切联系。显而易见,在臂划水最后阶段之前,运动员有意识地保持一定的划速。这可能是为了保存体力。也许在比赛全程中,每次划水都以最快速度完成是不可能的。

正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与长距离比赛相比,短距离比赛时划速加速更明显。同样,与男运动员相比,女运动员极限划速水平一般较低(马格利索等,1986)。

如前所述,运动员的划水路线既包括前后方向,也包括内外和上下方向的划水动作。测定划速各分向量的大小有助于弄明白运动员是怎样获得推力的。因为在每一划水阶段,推力主要来自手掌移速最快的那个方向上的分向力。了解各分向量的划速有助于弄明白改变划水方向的方法。找到划速最快的方向,也就找到了主要划水方向。


7_241060_43ac82c783a1ba5.jpg
图23 蝶泳选手马丽·马尔划速的分向量

女子蝶泳世界纪录保持者马丽·马尔划速各分向量如图23。因该图较复杂,所以需对该图做一些解释。这幅图是根据马丽·马尔参加200米比赛时的游速绘制的。每个黑框代表每一划水阶段的划速分向量。每一黑框上方的运动员表示该时刻的动作阶段。每一黑框中的长方形表示划速中的前后分向量;三角形代表内外分向量;扁圆形代表上下分向量。所有黑框中间的那条线将同一分向量按方向的不同分隔开。前后分向量中的向后划速位于这条线的上方;向前划速位于线的下方。内外分向量中的向内划速位于这条线的上方,向外划速位于线的下方;向上划速位于线的上方。|向下划速位于下方。每一划水阶段两手划水的实际方向如图内文字所示,每一特定符号所处位置表示手掌在该方向上的划速。

现在我们分析各方向上的划速。双臂入水后(如图23,黑框A所示)两手短暂前、上及内移。然后划水方向迅速转向前、下和外,并成抓水姿势(如黑框B)。此时,双手在各个方向上的划速开始减缓。然而在划水的这一阶段,外划划速最快。

抓水动作完成后,当双手在体下向划水中间段划动时,两手开始加速向内、后和下方划动。在体下划水的前程,下划划速快于内划和后划划速(如黑框C)。所以,下划时产生的推力应是最大的。在体下划水的后程,双手向各方向划速的分向量几乎相等(如黑框D)。然而,由于双手内划划速稍快于后划和上划划速,这表明在划水的该阶段,推力产生的主方向是内划。划水动作的最后阶段,在向水面划水的前程,划水方向出现重大变化,即由内划转向外划(如黑框E)。此时后划划速偏快。

当手掌接近水面前,即这一划水阶段的后程(如黑框F),两手上划和外划划速明显加快。在两手出水之前,双手出现前移动作。这说明运动员双于征向水面划水过程中,并不在乎全程都要获得推力。实际上马丽·马尔双手出水前已开始做移臂动作了。

通过分向速度的研究,可进一步证明游泳运动员的主要推力源于斜向划水,而不是后向划水这一理论。同时说明在划水过程中,应周期性地变换划水方向。在本书的以下部分,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游泳技术。
瞎ice娃娃 发表于 2009-6-17 14:04:13

ads

额真长啊。。/:A038? /:A038? /:A0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推荐课程

游泳科学:优化水中运动表现的技术、体能、营养和康复指导 是全面展现游泳运动科学知识与运动表现提升的专业指导书。全书从游泳运动的发展历程、科研发现、装备与技术革新,以及这项运动所涉及的运动员生理、心理和技术层面的理论与实践讲起,通过科学图表与数据分析,将优化游泳运动表现的重要方面——技术、体能、营养和康复进行了细致地讲解。书中还重点介绍了游泳训练的方法,包括泳池训练和陆上训练两部分,旨在帮助游泳教练、运动员及爱好者形成标准化的训练体系,有效提升游泳运动表现。
¥128 游泳技术
中级 类型:游泳训练
立即学习 17379人已学习
蛙泳的基本技术
¥免费 蛙泳的客观规律
初级 类型:配合
立即学习 16775人已学习
仰泳的基本技术
¥免费 仰泳的客观规律
初级 类型:配合
立即学习 16501人已学习

Powered by XMSwim! X3.4© 2001-2021 Uswim Inc.  厦门悠游游泳俱乐部 版权所有   闽ICP备08011485号-3

小黑屋-手机版- 悠游网 X Master Swi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