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本研究考察了短距离(100 米)、中距离(200 米、400 米)和长距离(800 米、1500 米)自由泳项目中的战术位置与配速策略,重点分析比赛距离、比赛轮次(预赛 vs 决赛)和性别对成绩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 2013-2023 年多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比赛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ρ),考察不同比赛距离、轮次和性别下的排名稳定性。此外,还分析了前三名选手的泳道分布,以评估泳道位置对比赛结果的影响。
结果
- 排名相关性在所有比赛距离中,从第一轮到最后一轮的排名相关性逐渐增强(p<0.05)。长距离项目的排名稳定性更早形成,在完成 50% 赛程时相关系数已达到 ρ≥0.90,而中距离项目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位置变动性。
- 轮次差异决赛中的排名相关性低于预赛(p<0.05),表明高 stakes 比赛中位置变动更频繁。
- 性别影响
- 泳道效应中央泳道(4 道和 5 道)的前三名完成率最高,而外侧泳道(0、1、8、9 道)最低,尤其在长距离项目中更为明显。
结论
决赛中选手更倾向于采用动态比赛策略,位置变动更频繁。与中距离项目相比,长距离项目在赛程中更早实现排名稳定。到最后一轮时,所有距离的排名稳定性趋于一致,这表明比赛顺序在最后一轮之前已基本确定,强调了早期战术位置的重要性超过后期冲刺。这些发现为优化精英游泳的比赛战术和配速策略提供了洞见。
关键词:配速、成绩分析、排名顺序、比赛策略、位置
引言
国家级和国际级竞技游泳赛事要求运动员通过多轮比赛晋级,包括预赛、半决赛和决赛(取决于比赛赛制)。选手必须运用战术策略,包括战术位置和配速,以晋级并为后续轮次争取有利的泳道分配,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疲劳。战术位置指的是选手在比赛中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战略性位置,以优化 drafting 优势、控制配速并执行有效的冲刺策略。
先前研究表明,处于中间泳道(通常为 4 道和 5 道)的选手往往具有竞争优势,部分原因是减少了水动力干扰和更好的比赛视野。然而,战术位置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尤其是在不同比赛距离和性别中的表现,仍是一个持续研究的领域。
影响竞技游泳选手的主要水动力因素之一是波浪阻力,它会增加水的阻力并显著影响比赛成绩。这种阻力在选手在水中移动时产生波浪,形成额外的阻力,可能阻碍前进并影响整体速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游泳规则规定在正式长池比赛(50 米泳池)中使用破波泳道线,以尽量减少十个泳道之间的波浪干扰。然而,尽管泳道宽 2.5 米,由带有 0.10-0.15 米厚浮标的泳道线分隔,选手仍然容易受到附近竞争对手产生的尾流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数据来自 Swimrankings 数据库(https://www.swimrankings.net,瑞士伯尔尼)提供的 2013、2015、2017、2019、2022 和 2023 年长池(50 米泳池)世界游泳锦标赛所有自由泳选手的比赛结果和分段成绩。所有比赛均符合国际游泳联合会(世界泳联)规定的比赛规则。2024 年世界锦标赛因在奥运年举行,赛程特殊,导致多名顶尖选手优先备战奥运会而缺席,故刻意排除在分析之外。总共分析了 5103 场比赛的数据,包括预赛(n=4241)、半决赛(n=382)和决赛(n=480)。
数据收集与分析
对男女所有自由泳项目的比赛数据进行了分析。选手根据其在各自比赛中是否进入前三名(Top3)进行分类。战术位置被定义为选手在比赛不同阶段在泳池中的相对位置(即排名)。通过考察不同比赛距离和轮次(预赛 vs 决赛)中 50 米分段的排名变化,间接评估配速策略。这有助于推断战术位置和配速行为,以及选手在比赛不同阶段如何相对于竞争对手调整速度。
统计分析
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ρ),以评估不同比赛轮次(预赛和决赛)中 50 米分段排名与最终排名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些数据不是连续的,因此不适合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为了统计比较比赛距离、性别和比赛阶段(预赛 vs 决赛)之间关系的强度,以及评估这些关系在不同比赛阶段的演变,使用费希尔 z 变换对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进行 z 变换,以允许参数统计比较。
结果
各比赛距离的排名相关系数如图 1(女性)和图 2(男性)所示。表 1 显示了经过 z 变换的排名系数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 400 米及以上的比赛,没有观察到显著的三向或四向交互作用。然而,观察到了显著的 TIMING×ROUND 交互作用 [F (4,40)=4.520,p=0.024,ηp²=0.311]。具体而言,在第一个时间点,预赛和决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318)。但在所有后续时间点,预赛的 z 变换排名相关系数显著高于决赛(p≤0.015)。此外,在预赛和决赛中,z 值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时间点均显著增加(p<0.001)。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精英世界游泳锦标赛自由泳比赛(200 米及以上)中的战术位置和配速策略,重点关注比赛距离、比赛轮次(预赛 vs 决赛)和性别如何影响比赛过程中排名的一致性。此外,我们分析了前三名选手的泳道分布,以及前三名选手与其他选手的排名变化。
主要发现
- 决赛中的排名相关性始终低于预赛,表明决赛中的排名波动更大。
- 在所有比赛距离中,从开始到结束,排名一致性逐渐增加。
- 长距离项目(800 米和 1500 米)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排名稳定性,且稳定性形成更早,而中距离项目(200 米和 400 米)的排名波动更为明显。
- 泳道位置影响前三名的成绩,中央泳道(4 道和 5 道)的成功率最高,而外侧泳道(0、1、8、9 道)的前三名完成率最低,尤其在长距离项目中。
实际应用
本研究为加强精英游泳选手的战术准备和比赛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研究结果表明,预赛和决赛的比赛动态存在显著差异,预赛中的排名稳定性更高,而决赛中的波动更大。教练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为选手制定策略,在预赛中强调早期定位以确保强势开局,同时为决赛中更灵活和适应性的配速做准备。
结论
本研究强调了比赛动态的关键差异,表明预赛比决赛表现出更高的排名稳定性,尤其是在 400 米及以上的项目中,这可能是由于战术变化减少。随着比赛的进行,排名稳定性增加,表明随着选手适应他们的配速策略,战术位置变得更加可预测。与短距离项目相比,长距离项目(800 米和 1500 米)在比赛中期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但在最后阶段,所有项目的排名顺序都类似地确定下来。泳道位置影响前三名的成绩,中央泳道(4 道和 5 道)提供了最大的优势。有趣的是,尽管种子时间相似,3 道的表现优于 6 道,这表明存在基于泳道的细微表现因素。这些趋势在不同性别中一致,表明男女比赛动态相似。
图 1 女子自由泳选手在不同 50 米分段的位置与最终排名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中位数 ± 四分位距
图 2 男子自由泳选手在不同 50 米分段的位置与最终排名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中位数 ± 四分位距
图 3 所有比赛距离下,女子和男子前三名与非前三名选手在每个 50 米分段的平均排名
FIN = 决赛;HEAT = 预赛;Top3 = 在各自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选手;non-Top3 = 在各自比赛中未获得前三名的选手。
表 1 特定比赛阶段的位置与最终比赛排名之间的费希尔 z 分数转换后的等级相关系数均值
表 2 十个泳池泳道中获胜者的平均比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