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体适能 -- 速度

2013-11-12 14: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76| 评论: 0

简介
运动体适能之一 速度 速度的定义与重要性   速度的定义为全身或身体的任一部位透过空间从一位置移动至另一位置快慢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单位时间位移的变化量,位移的距离愈长,速度愈快,为许多竞技运动中攸 ...


运动体适能之一 速度 

速度的定义与重要性

  速度的定义为全身或身体的任一部位透过空间从一位置移动至另一位置快慢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单位时间位移的变化量,位移的距离愈长,速度愈快,为许多竞技运动中攸关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赛跑而言,谁的速度快,获胜的机会就大;就跳远而言,谁起跳时的水平速度大则获胜的机会亦大;推铅球也是一样,谁能使铅球在出手时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则铅球掷得愈远的机会愈大。

  一般而言,速度的优劣,大半是与生俱来的,取决于其骨骼肌内红肌与白肌比例及神经控制的机制。就遗传学的观点来看,原本红肌比例较多的选手,经过训练不可能改变肌肉的成份,而成为白肌比例较多的选手,只能透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增进神经与肌肉之间支配的作用,使肌肉的收缩能达到最佳的速度。

  然而,速度的训练皆必须透过高强度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的设定上,必须注意休息时间是否充足,以避免疲劳或过度训练的发生。


影响速度的因素

1.遗传因素

  与肌力及肌耐力相比,速度经过后天良好的训练后,并不能获得明显的增进,因为,速度的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成份相当高。速度取决于神经反应速度与该神经如何有效支配肌肉产生快速运动,而神经活动的灵敏性、兴奋与抑制间的快速交替,以及神经肌肉间的协调能力等皆受先天遗传的影响。

  另外,骨骼肌的组成成份也是影响速度的因素之一,白(快缩)肌纤维比红(慢缩)肌纤维较能产生较快的速度,运动员拥有较高比例的白(快缩)肌纤维的人,他在速度方面将比拥有较多慢缩肌纤维的人占优势。

2.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从信号出现至产生肌肉动作反应的时间。运动情境中,有对简单情况和复杂(多选择)情况的两种反应时间。简单反应是一种对突然出现的信号事先预知所做出的自觉反应;复杂反应则是指面临多种刺激而必须选择对其中的一种刺激做出反应,显然,后者的反应时间较慢。集中注意力可减少外界的干扰,即可缩短反应时间。

3.肌力

  大多数的运动项目中,动力(power) 是完成快速运动的决定因素之一,动力为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与速度的能力,因此,适当提升肌力后,肌肉可更易克服外部的阻力,例如:重力、器械阻力、环境阻力(风、水等),而增进运动的速度。

4.技术

  透过反复的练习,使动作技术更纯熟及正确,可以增进动作的速度,还可以使作用肌与颉抗肌之间更加协调和放松,同时,有效地使用能量,使动作更省力、更协调,最后成为快速反应的反射动作。


速度的训练方法

  速度训练的原则有三:1.训练的运动负荷要轻;2.运动时,应时常以最快速度实施;3.必需常常反复练习所学的运动。不过在反复练习时,应避免在疲劳状态下继续练习。

  根据上述的原则,速度训练大致上可分为反应速度的训练及反复速度的训练,前者的原理是透过反复的练习,使动作成为反射运动般的速度,加速神经传导的速度;后者为生理学上所说的「相反性神经支配」,可促使作用肌的收缩与颉抗肌的松弛圆滑顺利。步行或跑步就是根据这种机转,手脚反复速度的快慢会对于整个跑的或走的速度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最常见的增加跑速训练方法是加速快跑,也就是说由慢跑逐渐加速(4050m),最后以最快速度再跑2030m。以这种方法体会速度感,并练习神经支配的变换速度。其它相同原理的方法还有1)在和缓的下坡冲刺、2)利用顺风以最高的速度快跑、3)原地举腿快跑、4)仰卧以双手撑起腰部,两足以最高速度做快跑运动(踩脚踏车动作)等等的方法。

  另外一种方法是负重快跑,过一段时间后除去负荷再做练习。例如:穿重背心或负砂袋快跑,然后除去上述负重再练习快跑。

  上述的减轻负荷或如重负荷,来训练神经的方法,不仅可在短跑上实施,也可应用在投掷、球类等需要速度的练习上。


速度的测量方法

  速度测验方法可分为固定冲刺时间取其移动距离及固定距离取其完成的时间两类。测验时可依运动项目的不同和需要采取适当的测验方式。例如手球教练常以四十公尺冲刺测验来评量选手的速度。

  固定冲刺时间取其移动距离:受试者站在起跑线后,以站立姿势起跑,发令员发「预备」、「跑」口令,并于下达口令时,以秒表开始计时,至规定的秒数(通常为四或六秒)时发令员鸣哨,助理测验员立刻站至受试者鸣哨时所至之位置。测量及纪录所跑之距离,以公尺为单位即代表受试者速度。

  固定距离取其完成的时间:受试者站在起跑线后,以站立姿势起跑,发令员发「预备」、「跑」口令,计时员闻「跑」口令下达时秒表开始计时,当受试者到达规定之距离(通常为50m) 时停止计时,计时员站于终点线旁。纪录方式为受试者从口令下达至通过终点之秒数,以十分之一秒为单位。

  目前最常见用来测量全身速度快慢的方法是短距离冲刺,通常以不超过一百码为限,大部分采用的距离在10码至60码之间。因为距离太长,耐力的成份就会增加,造成纯粹测量速度的成份减少。另一项重要的原则是再测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使受试者足以恢复,若不给予充分的恢复时间,则会变成测量耐力的成份。


速度的发展

  速度的发展,男孩在十九岁之前孩在十三岁之前。随年龄发展,男孩最高峰在十九至廿一岁,女孩在十三岁左右即达最高峰。青少年十三岁以前可接受一些动作快而需反应的运动项目的训练,过此年龄后,再安排长距离和球类活动,以促进整体运动能力的发展。

  少年时期的肌肉或动力尚未完全发展,在速度训练时最好避免过量。当肌肉尚未充分发达,而从事神经支配肌肉的训练时,将无法获得显著的效果,且易造成过训练及运动伤害。可采用接力跑、追逐游戏等的方式进行训练,才能循序渐进地发展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林正常(1998):运动生理学。师大书苑,台北市。
林正常译(1983):运动生理学。健行,台北市。
林正常(1986):运动科学与训练----运动教练手册。健行,台北市。
张至满(1986):运动测量与评价。水牛,台北市。
中华民国体育协进会编译组(1978):运动指导法。幼狮,台北市。
马铁、郭小燕、周丰、马挺译(1990):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大陆人民体育出版社。

 已同步至 admin的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精彩阅读

广告位

Powered by XMSwim! X3.4© 2001-2021 Uswim Inc.  厦门悠游游泳俱乐部 版权所有   闽ICP备08011485号-3

小黑屋-手机版- 悠游网 X Master Sw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