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本文探讨了在竞技游泳中,突破阶段(出水第一个动作)对划水运动学和协调游泳变量的影响,特别是从水下游泳转向水面游泳的过程。 研究难点:在突破阶段,游泳者需要在水下和水面之间进行有效的转换,这一过程涉及到运动模式的变化和流体阻力的增加,如何优化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挑战。 关键论点: 相关工作:已有研究表明,水下游泳对后续的水面游泳有积极影响,且游泳者的技术水平与其协调能力密切相关。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实验性研究设计,重点分析游泳者在不同游泳阶段的运动学变量和协调模式: 总体结构:研究对象为33名国家级男性游泳者,通过录像分析其在水下和水面游泳的表现,主要关注速度、划水长度和划水频率等参数。 方法设计:使用两台相机记录游泳者的表现,分析其在突破阶段的运动模式,包括水下最后一次踢腿和首次划水的时间差。 
数据处理:采用直接线性变换算法(2D-DLT)将视频数据转换为实际的空间坐标,并计算各游泳阶段的平均速度、划水频率和划水长度。 公式生成:通过计算相对持续性和划水相位的时间差,利用离散相对相位(DRP)指标来量化上肢和下肢的协调模式。
实验设计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包括数据收集、样本选择和实验设定: 数据收集:使用两台50 Hz的摄像机在50米游泳池中记录游泳者的表现,分析其在4 × 25米的最大努力游泳中的表现。 样本选择:参与者为33名国家级男性游泳者,年龄为16.5 ± 1.29岁,体重为62.34 ± 7.22公斤,所有参与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实验设定:游泳者在水下踢腿1米深的水面下开始,推离池壁后进行最大努力游泳,记录其在突破阶段和自由游泳阶段的表现。 参数设定:划水阶段的相对持续时间、划水频率和划水长度等参数均在不同游泳阶段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游泳阶段的运动学变量,并使用Bonferroni调整进行事后分析。
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游泳者在突破阶段的表现优于自由游泳阶段: 速度比较:突破阶段的速度普遍快于自由游泳阶段,尤其在蝶泳和自由泳中,突破阶段的速度比自由游泳快0.09至0.15米/秒。具体数据见表2。 
划水频率与长度:在突破阶段,游泳者的划水频率明显增加,尤其在自由泳和蝶泳中,划水频率分别增加了14.82%和11.33%。然而,划水长度在突破阶段相对较短,尤其是在自由泳中。 相对持续时间:在突破阶段,游泳者的上肢划水阶段的相对持续时间减少,表明其在划水时的动作更加紧凑,协调性有所提高。 协调模式:通过DRP分析,游泳者在突破阶段的协调模式表现出更高的划水连续性,时间间隔较短,表明其在水下和水面游泳之间的转换更为顺畅。

总体结论本文研究了竞技游泳中突破阶段对运动学和协调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游泳者在突破阶段的速度和划水频率均有所提高,而划水长度相对较短。研究为游泳教练和运动员在优化起始和转身表现提供了实用建议,强调了在水下和水面之间有效转换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个体游泳者在突破阶段的表现差异及其优化策略。
论文点评优点与创新研究通过详细的实验设计,探讨了突破阶段对游泳运动员的划水运动学和协调变量的影响,为理解游泳技术的优化提供了实证基础。 采用双摄像机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直接线性变换算法进行数据处理,提升了分析的科学性。 研究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员在突破阶段的划水频率显著增加,这一发现对训练和比赛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足与反思研究样本仅限于33名男性运动员,缺乏对女性运动员的分析,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适性。 研究主要集中在四种泳姿的比较,未能深入探讨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及其对结果的影响。 文章中对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虽然合理,但未能详细说明如何处理潜在的混杂变量。 对于突破阶段的具体技术细节和运动员的心理因素缺乏深入讨论,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这些方面。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