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在仰泳完成时使用海豚踢会影响青春期游泳运动员的游泳成绩吗? ...

中文游泳文献 2025-7-3 10:52 7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三种仰泳结束方式与海豚踢能力对青春期游泳者游泳效率和成绩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难点:目前关于仰泳结束时早期下潜结合海豚踢对仰泳成绩及其对仰泳表现的影响尚未确 ...

研究背景

  1. 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三种仰泳结束方式与海豚踢能力对青春期游泳者游泳效率和成绩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2. 研究难点:目前关于仰泳结束时早期下潜结合海豚踢对仰泳成绩及其对仰泳表现的影响尚未确定。

  3. 关键论点

    • 新的游泳规则改变了仰泳结束方式,这可能会影响游泳成绩。

    • 海豚踢被认为是第五种泳姿,对游泳速度有积极影响,但在仰泳结束时的作用尚不明确。

    • 不同的仰泳结束方式可能会对游泳速度、划水长度、划水频率和效率等运动学特征产生不同的影响。

  4. 相关工作

    • 以往研究分析了其他泳姿(如自由泳蝶泳等)的出发、转身和结束动作对成绩的影响。

    • 一些研究强调了出发和转身阶段对100米项目成绩的重要性。

    • 已有研究表明海豚踢能力与水下阶段的速度有关,进而影响整体成绩。


研究方法

  1. 参与者

    • 共30名地区级游泳者参与研究,其中包括9名男孩和21名女孩,年龄为13.4(1.0)岁,身高1.69(0.05)米,体重54.0(4.9)千克,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6(0.8),训练经验为7.7(1.5)年。他们每周训练六天,每天训练两个半小时,涵盖八个训练课程(六个游泳课程和两个力量训练课程),每周游泳距离为23583(3043)米。

    • 纳入标准包括健康、年龄在13 - 15岁之间、仰泳为主要项目之一、每天参加游泳训练以及参加游泳比赛。在测量之前,所有游泳者及其家长都被告知研究过程和安全性,家长签署了书面同意书,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得到了合作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2. 程序

    • 热身:游泳者在测量当天早上和当天遵循相同的营养计划,并按照相同的热身协议进行热身。包括5分钟的全身陆地动态和爆发性练习,接着是15分钟的泳池热身,其中包括600米的游泳、练习、踢腿以及以最大强度进行的三种仰泳结束动作,最后休息10分钟,期间向他们解释实验过程。

    • 海豚踢能力评估:在仰泳结束动作前20分钟,通过记录游泳者在仰卧位下最大强度的10米水下海豚踢的游泳速度(SS)来评估海豚踢表现。当游泳者头部经过15米和5米标记(中间10米)时进行记录,游泳者在10米前有5米的加速距离。使用索尼HDR - CX450 BLACK数码相机在距离游泳者10米、高度为3米处,稳定地位于10米(5米)标记中心外侧,在矢状面记录他们的表现。

    • 仰泳结束动作:游泳者进行三次全力20米仰泳(每种结束类型一次),每次尝试间隔20分钟。距离分为三个分析点:前5米用于加速,中间10米用于分析游泳效率(计算划水指数SI等),最后5米用于分析仰泳结束动作。使用索尼HDR - CX450 BLACK数码相机在距离游泳者10米、高度为3米处,稳定地位于15米(7.5米)标记中心外侧,在矢状面记录他们的表现(如图1所示)。

    • 计算游泳者的运动学指标,包括游泳速度(SS,距离/时间,单位$m\cdot s^{-1}$)、划水长度(SL,距离/划水次数,单位m)、划水频率(SR,(3个周期的时间/3)×60,单位$strokes\cdot min^{-1}$)和效率(划水指数SI,速度×SL,单位$m^{2}\cdot s^{-1}$)。由一名有12年经验的教练通过观看视频记录游泳者的表现和效率指标。

    • 预实验设计:游泳者需要以三种不同方式完成仰泳结束动作,分别为经典式(身体某一部分破水触壁)、单手潜水式(在经过最后5米后两划潜入水中,单手触壁)和流线型潜水式(在经过最后5米后两划潜入水中,流线型姿势触壁)。在新规则宣布四周后,游泳者在教练监督下每天练习这三种结束方式两周,以熟悉操作。急性比较这三种结束类型是随机且平衡的顺序进行的,游泳者被分成三组,所有游泳者都进行这三种仰泳结束动作。

  3. 统计分析

    • 使用G*Power 3.1.9.7软件预测样本量,确定两组(男性和女性)和三种测量(经典式、单手潜水式、流线型潜水式仰泳结束动作)的中等效应量为0.44时,需要30名参与者才能有81%的机会拒绝零假设。

    • 所有数值均以均值和标准差(括号内)表示。对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正态性检验(Shapiro - Wilk检验)。采用双向方差分析(仰泳结束方式×性别),对仰泳结束方式进行重复测量,检查可能的组内或组间效应。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中间10米的SS与结束前最后5米的游泳速度之间的差异。通过Box协方差相等性检验和Mauchly球形检验分别检查测量的同质性和球形性。估计效应量(ES)和部分Eta平方($\eta^{2}$;小≥0.01,中≥0.06,大≥0.14)。通过双变量Pearson's $r$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检验因变量(仰泳结束类型)和自变量(仰泳和海豚踢SS)之间的相关性和关系。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设定为$\alpha = 0.05$。


实验设计

  1. 数据收集:收集的数据包括游泳者的基本信息(年龄、身高、体重、BMI、训练经验等),在不同阶段(加速、中间10米、最后5米)的运动学数据(SS、SL、SR、SI),以及海豚踢能力(10米海豚踢的SS)。

  2. 样本选择:选择了30名地区级游泳者(9名男孩和21名女孩),年龄在13 - 15岁之间,仰泳为主要项目之一,满足一定的训练要求并且健康,其家长同意参与研究。

  3. 实验设定

    • 实验环境为室外50米泳池,水温26摄氏度,气温27摄氏度,平均湿度62%。

    • 游泳者进行预实验以熟悉三种仰泳结束方式,然后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热身、海豚踢能力评估和仰泳结束动作测试,每种结束动作测试之间间隔20分钟。

  4. 参数


结果与分析

  1. 运动学特征

    • 中间10米:在中间10米处,三种仰泳结束方式在SS、SL和SI方面没有差异($p > 0.05$)。然而,在SR方面,经典式和单手潜水式之间存在差异,具有较大的效应量(经典式vs单手潜水式:68.42(1.60)vs71.80(1.81)

    • 最后5米:在最后5米的SS方面,经典式、单手潜水式和流线型潜水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较大的效应量(经典式、单手潜水式vs流线型潜水式:1.26(0.28)、1.23(0.34)vs1.15(0.31)(如表1所示)。

    • 在单手潜水式(1.27(0.17)vs1.21(0.18)和流线型潜水式(1.24(0.29)vs1.12(0.16)中,中间10米和最后5米之间的SS维持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如图2所示)。

    • 10米海豚踢的SS(1.06(0.24)$m\cdot s^{-1}$)与仰泳结束的SS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经典式、单手潜水式和流线型潜水式的SS与10米海豚踢的SS高度相关。

    • 多元回归模型显示,自变量(海豚踢SS)对因变量(仰泳结束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 = 0.001$)。此外,总变异($R^{2}$)表明,经典式中仰泳结束的SS可由海豚踢能力(10米海豚踢的SS)解释64.3%,单手潜水式为59.9%,流线型潜水式为79.4%(如图3所示)。


总体结论

本研究首次比较和关联了三种不同仰泳结束方式和海豚踢能力对游泳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最后5米分析中,经典式和单手潜水式仰泳结束比流线型潜水式更快,且只有经典式能让游泳者在10米到最后5米的过渡中保持SS。研究还发现海豚踢能力的SS与仰泳结束的SS高度相关。虽然之前有研究强调出发和转身对成绩的重要性,但本研究表明仰泳结束方式同样不可忽视。不过,本研究样本为青春期地区级游泳者,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可针对精英级游泳者进一步研究,或考虑更多因素(如人体测量学、运动范围和灵活性等)进行深入分析,这有助于教练和游泳者在比赛中选择更合适的仰泳结束方式。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热门问答
悠游游泳网 成立于2006年8月,是目前国内优秀的游泳技术社区,拥有超过30万会员,致力于为游泳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个性化训练计划、游泳技巧教学、精选泳装评测,让「悠游」成为你的私人游泳教练,在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