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性别和踢腿顺序对背卧位水下起伏游泳运动学特征的影响 ...
中文游泳文献
2025-7-3 15:58
5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技能、性别和踢腿顺序在背部卧位水下波动游泳中的运动学特征,并特别关注游泳者的性别、技能水平和踢腿顺序。研究的目的是为游泳者提供在背部水下游泳中如何踢腿以提高表现的实证依据。研究方 ...
本研究旨在探究技能、性别和踢腿顺序在背部卧位水下波动游泳中的运动学特征,并特别关注游泳者的性别、技能水平和踢腿顺序。研究的目的是为游泳者提供在背部水下游泳中如何踢腿以提高表现的实证依据。研究对象为41名国家级水平的游泳运动员,包括27名女性和14名男性。所有参与者都拥有至少四年的竞技经验,并具备参加全国锦标赛的资格。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并获得了马德里理工大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实验中,使用两台连续摄像机以50Hz的频率从水下侧视图拍摄运动员进行25米仰泳的动作。根据踢腿速度,运动员被分为快速和慢速两组。研究采用了直接线性变换算法重建水下部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踢腿的二维运动学特征。分析了包括踢腿频率、踢腿长度、踢腿幅度和踢腿速度等多个运动学变量,并将这些变量标准化到运动员的身高。研究发现,在标准化到运动员身高的数据中,男性和女性在踢腿表现上没有差异。然而,快速踢腿组的运动员以更高的踢腿频率(η²: 0.15)和特定的身体部位运动学特征(与较低的膝关节运动范围有关)为特点。运动员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踢腿之间,踢腿速度(η²: 0.47)、踢腿频率(η²: 0.31)和踢腿长度(η²: 0.16)有所下降,但踢腿幅度(η²: 0.11)有所增加。踢腿部位的运动学变化更多地与水下轨迹中的身体定位调整有关,而不是踢腿动作本身。本研究提供了关于游泳者在背部水下游泳中应该如何踢腿以提高表现的首项实证证据。踢腿频率(而非踢腿长度)是区分运动员技能水平的关键变量。此外,快速游泳者在踢腿时显示出特定的身体部位差异,与较低的膝关节运动范围有关。当变量被标准化到运动员的身高时,男性和女性游泳者显示出相似的踢腿表现水平。这些相似的表现通过在水下部分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踢腿中的相似身体部位运动学特征得到证实。背部踢腿与腹部踢腿相比显示出特定的特征,身体对齐的变化似乎更大,身体关节的垂直幅度更高(尤其是在第一次踢腿中),踢腿期间上半身的摆动也更大。研究结果对游泳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根据踢腿频率和身体部位运动学的特定调整来优化训练计划,以提高水下游泳的表现。此外,由于性别在标准化踢腿表现上没有差异,这表明男性和女性游泳者可以采用相似的训练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水下游泳技能。研究还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比如通过整个水下轨迹检查UUS变量的运动学演变,以帮助理解如何减少水下部分结束时踢腿速度的下降。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