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水性
一、目标
熟悉水性是游泳教学中的第一课,是学习各种游泳姿势前一个重要的过渡性练习,是游泳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是初学者入门必经的阶段。熟悉水性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了解水的特性,逐步适应水的环境,消除怕水心理,掌握游泳中一些最基本的动作,如呼吸、漂浮、滑行、踩水等动作,为以后学习和掌握各种游泳技术打下基础。
二、内容分析
(一)动作方法的分析
1.水中行走
紧贴水面随脚的移步两臂向两边拨水。这样除了保持身体平衡外,还能加快行走的速度。
2.呼吸
吸气必须用口腔,呼气一定要在水中,用鼻或口鼻一齐呼。
3.漂浮
练习时要尽量深吸气,在水中闭气的时间尽可能长,保持身体平衡。站立时,两臂前伸向下按压水并抬头,以脚触池底站立。
4.踩水
踩水时,身体直立于水中,腰部要有所控制,臀部感觉好似固定在一个支撑物上,两腿同时上收,同时向侧下蹬夹水。双手同时做前侧下弧形按压水动作。
(二)学重点及难点
1.水中行走
重点:消除怕水心理。
难点:行走时的身体平衡。
2.呼吸
重点:呼气动作。要让学生知道气在水下呼不出去露出水面后气也就吸不进来。
难点:用口吸气的动作。人们习惯用鼻子吸气,要改变这一习惯是很不容易的,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呼吸动作的练习。
3.漂浮
重点:练习时尽量深吸气,在水中闭气的时间尽可能长,保持身体平衡,站立动作。
难点:滑行时身体成流线型。
4.踩水
重点:掌握手、脚在水中的正确动作。
难点:手、腿合理协调动作。
三、熟悉水性教与学策略
(一)在游泳教学中,一般不立即学习技术,而是从了解和体会水的特性,熟悉水性开始。
(二)游泳教学是在水中进行的,必须注意安全。因此在各个阶段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安全。
(三)熟悉水性的四个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在陆上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结合水中正确的动作示范,同时利用挂图、照片、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
(四)水中行走
1.为了消除学生怕水的心理,可让学生在水中做队形(图形)变化、接力、游戏等,提高学生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3.逐渐加大水的深度,消除怕水的心理。
(五)呼吸
1.呼吸是游泳教学的难点,呼吸练习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头浸入水和闭气是漂浮练习的基础。要善于诱导学生将头浸入水中。如果池水清亮,可在水中看物、寻物和两人用手指对数等。
3.针对不习惯用口吸气的现象,采用捏鼻强制用口吸气。掌握呼气方法,呼尽才能吸足。在呼与吸之间要强调紧密衔接,不可停顿,否则吸不进气。练习时可采用自由结组的方式,培养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漂浮
1.教会学生体会水的浮力,维持身体平衡。
2.展体滑行练习是熟悉水性的重要练习,可以广泛采用推拉滑行练习,增长滑行距离,蹬壁滑行和赛远游戏等练习。
3.在漂浮练习中,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4.学会浮体变为站立姿势,保证学生水中安全;引导学生掌握屈体浮和直体浮。
5.在教师指导下做滑行练习,提醒不能低头,蹬壁时不能上“窜”,以免失去平衡。
(七)踩水
1.树立学生自信心,简化动作要领,鼓励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摸索掌握动作,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鼓励学生自创踩水方法,并进行分组讨论、交流,看哪种踩水方法最易学,最容易掌握。
3.练习踩水必须先要在浅池中(水过胸而不过肩为好)进行。如在深水池进行教学,必须要系上浮带或有教练保护以确保安全。
4.要求学生练习踩水时,手和脚要对着水,肌肉自然放松。手、腿、呼吸动作协调连贯,尤其呼吸要有节奏地进行。
四、易犯错误及指导纠正方法
(一)水中行走
常见错误
指 导 纠 正 方 法
不敢下水
进行教育,鼓励,消除怕水心理
腿不敢向前移动
开始行走时速度慢些,脚站稳后再迈步
摔 倒
身体向前移动时,腿向后蹬和向前抬腿时都要用力。身体稍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两手在体侧维持平衡
(二)呼吸
常见错误
指导纠正方法
用鼻吸气
再次讲解、示范,明确动作要领。练习时可用手捏鼻(或用鼻夹夹鼻)强迫用口吸气
没有在水下呼气
讲清动作要领,要求练习时要用力呼气,要连续冒出气泡
(三)漂浮
易犯错误
指导纠正方法
浮不起来
反复练习用口深吸气的动作和闭气动作。讲清道理,不要紧张
站立时向前倒
讲解动作及要领,练习时要求两臂向前伸向下压水同时抬头,两脚向下伸直触池底站立。站立后,两手可在体前、体侧拨水,以帮助身体站稳
蹬壁无力
蹬壁前,臀部尽量靠近池壁,大小腿尽量收紧,蹬壁要用力
滑行时抬头塌腰
讲解、示范动作,明确要领。滑行时要求低头,头夹于两臂之间,腰腹适当紧张,使身体成流线型滑行
(四)踩水
易犯错误
指导纠正方法
身体失去平衡
1.讲明动作要领,做正确动作示范
2.上体稍前倾和稍低头,双手在胸前维持平衡
身体下沉
1.手在胸前做向里向外的拨水动作,以增加浮力
2.腿向下做蹬夹水动作,以增加浮力
不能持久
1.改进蹬夹水动作,提高蹬夹水的动作效果
2.加强手、腿、呼吸协调配合,特别是呼吸要有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