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训练计划] 解读刺激混氧能力极限的200米蝶泳专项训练!

[复制链接]
凯恩斯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6-13 15:10:2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10081151b891a0034d7a7e879afed7f.jpeg 这是一组200米蝶泳的专项混氧训练单元。训练场地:25米短池。采用6轮 × (4×50蝶泳),对每轮内4个50蝶的包干时间和游速要求进行变化,轮次(Round 1 → Round 6)包干时间递减、游速要求递增。促使选手在深度疲劳中,不断挑战维持游速的极限。对200米蝶泳最后50-100米“顶住”能力的模拟训练。1200米的专项高强度总量,延伸了负荷强度的刺激深度与宽度。 c2ee4c2e42864585eae9554d7d164d3e.gif Round 1~3: 包干50~40s, 游速35s (间歇休息15~5秒)
Round 4~5: 包干45~40s, 游速33s (间歇休息12~7秒)
Round 6: 包干40s, 游速30s (间歇休息10秒)
44db959b740dd4c6dd735a7284b9b48a.jpeg
专业组:200米蝶泳混氧强度训练
本计划应用于职业级游泳选手和高校组蝶泳选手,训练流程逻辑:技术准备→专项强度刺激→主动恢复→专项极限强度刺激,负荷强度设定为递进性,适用于赛前周期训练阶段的专项强度训练课。
在极限刺激强度训练单元外,包含专项混氧强度训练单元。
采用两组相同的循环:1×200蝶 (次高强度) → 4×25混 (强度转换) →2×100蝶 (高强度),模拟了200米蝶泳比赛的乳酸堆积→耐乳酸过程,强化选手在疲劳累积下,维持强度的运动能力。
训练提示:
1.提示选手关注800米自由泳的有氧缓冲训练,稳定游速主动代谢乳酸,缓解肌体负荷压力。
2.在每组训练强度训练单元开始前、结束后,及时测量心率,掌握选手的负荷强度标准及恢复情况。
3.极限强度训练单元,提升选手结合比赛的技术数据,将划频、呼吸节奏做对接,以达到训练能力与比赛能力的有效绑定。
3c7de24e505c01f915ce539b2b6d0892.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悠游游泳网 成立于2006年8月,是目前国内优秀的游泳技术社区,拥有超过30万会员,致力于为游泳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个性化训练计划、游泳技巧教学、精选泳装评测,让「悠游」成为你的私人游泳教练,在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