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影响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自由泳转身效果的因素,通过对18名国家游泳队现役运动员的自由泳转身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探索提高转身速度的技术和下肢力量因素。 研究难点:自由泳转身技术复杂,涉及多个动作阶段,准确捕捉和分析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时间、速度和力量变化是研究的难点。 关键论点: 我国高水平女子运动员自由泳转身速度主要取决于游进阶段和转身翻滚动作的时间,以及最后一次划臂结束时的速度。 我国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自由泳转身速度主要取决于游进阶段加翻滚阶段的时间,以及转身前的游速。 游泳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或弹跳能力并不影响自由泳转身蹬离池壁的速度和滑行的时间。
相关工作: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监测方法对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自由泳转身动作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数据采集:使用GoPro HERO4 Silver运动摄像机进行水下拍摄,拍摄频率为50 HZ,镜头距拍摄平面5 m,距水面0.7 m,距离转身池壁2.5 m。每名运动员共拍摄3次转身技术,选取转身10 m时间最快1次进行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瑞士Dartfish运动视频技战术分析系统进行视频图像分析,以泳道中间位置的池底标志物进行长度标定。将转身阶段划分为游进阶段、翻滚阶段、蹬壁阶段、蹬离游出阶段,并计算各动作阶段时间、运动员速度、和距离等运动学数据。 数据分析:以转身10 m的时间作为评价转身效果的指标,应用皮尔森相关分析,以纵跳成绩、各动作阶段时间、速度参数作为自变量,分析运动员自由泳转身技术数据和下肢蹬伸能力与转身效果的相关性。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自由泳转身技术数据和下肢蹬伸能力与转身效果的相关性,本文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 数据收集:对18名我国国家游泳队现役运动员进行自由泳转身技术的水下拍摄和下蹲纵跳(CMJ)动作的测试,获取运动学数据和纵跳高度及最大瞬时力。 样本选择:受试者为18名我国国家游泳队现役运动员,主项泳姿均为自由泳,运动等级均为国际健将。男运动员8名,女运动员10名。 实验设定:运动员从距池边15 m处全力游进,按照自己的习惯技术形式完成转身动作后再全力游至15 m处。每名运动员共拍摄3次转身技术,选取转身10 m时间最快1次进行分析。 参数配置:分析转身10 m时间和4个阶段的时间,以及运动员速度、翻滚阶段距离等运动学数据。
结果与分析本文通过对18名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自由泳转身技术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各阶段指标与转身10 m时间的关系:我国高水平女子运动员转身10 m时间与游进阶段时间、翻滚时间、游进5 m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最后一次划臂结束时速度呈显著负相关。 
各阶段指标之间的关系:我国高水平女子游泳运动员完成自由泳转身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时间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但男子运动员游进阶段时间和蹬壁阶段时间负相关关系显著。 转身技术数据与CMJ高度的关系:我国高水平女子游泳运动员CMJ高度与转身技术各阶段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均不显著,而男运动员CMJ高度与游进阶段时间和距池壁5 m时的速度有显著相关关系。
总体结论通过水下二维平面拍摄和技术数据相关分析发现,我国高水平女运动员自由泳转身速度主要取决于游进阶段和转身翻滚动作的时间,以及最后一次划臂结束时的速度。我国高水平男游泳运动员自由泳转身速度主要取决于游进阶段加翻滚阶段的时间,以及转身前的游速。因此,建议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在接近池壁时要避免各种可能导致降速的问题,开始翻滚的距离可以短一些。游泳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或弹跳能力并不影响自由泳转身蹬离池壁的速度和滑行的时间。
论文点评优点与创新本研究通过对18名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自由泳转身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提供了对影响转身效果因素的深入理解,为科学训练提供了依据。 研究采用了水下二维拍摄和测力台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运动学数据和下肢爆发力数据,方法新颖且全面。 研究结果揭示了男女运动员在自由泳转身效果影响因素上的差异,为性别特异性的训练提供了理论支持。
不足与反思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仅为18名运动员,可能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推广性。 研究未涉及不同训练方法对转身技术影响的比较,未来研究可以探讨更有效的训练策略。 虽然研究分析了下肢爆发力与转身效果的关系,但未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训练提高下肢爆发力以优化转身技术。 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学和力量数据分析上,未涉及运动员心理因素对转身技术的影响,这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论文十问1. 论文试图解决什么问题
2. 这是否是一个新的问题?
3. 这篇文章要验证一个什么科学假设?
4. 有哪些相关研究?如何归类?谁是这一课题在领域内值得关注的研究员?
5. 论文中提到的解决方案之关键是什么?
6. 论文中的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7. 用于定量评估的数据集是什么?代码有没有开源?
8. 论文中的实验及结果有没有很好地支持需要验证的科学假设?
9. 这篇论文到底有什么贡献?
10. 下一步呢?有什么工作可以继续深入?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