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仰泳出发表现的多重因素

中文游泳文献 2025-7-4 10:58 5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出发时下肢关节伸展时间的差异如何影响仰泳出发表现。11名仰泳运动员在仰泳开始时进行了三个下肢关节伸展序列:髋关节伸展后膝关节伸展(KAH)、同时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SHK)以及髋关节伸展前膝关节伸 ...


本研究探讨了出发时下肢关节伸展时间的差异如何影响仰泳出发表现。11名仰泳运动员在仰泳开始时进行了三个下肢关节伸展序列:髋关节伸展后膝关节伸展(KAH)、同时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SHK)以及髋关节伸展前膝关节伸展(KBH)。最短的 5 米时间是在 KAH(1.90 ± 0.26 秒),其次是 SHK(2.12 ± 0.52 秒)和 KBH(2.47 ± 0.61 秒)。KAH 和 SHK 的趾尖离地大转子 (GT) 垂直位置高于 KBH。与KBH和SHK相比,KAH的进入范围更短,定义为从指尖(FT)到GT进入水中的水平距离。在 KAH 的入场范围和 5 m 时间之间注意到正相关 (r = 0.79)。此外,观察到脚趾离开处的 GT 垂直位置与 KAH 处的入场范围之间存在负相关 (r = −0.65)。结果表明,KAH使得在脚趾离开后更容易采取拱形背部姿势,从而可以执行进洞技术,从而减少进洞范围和5米时间。

游泳出发的外力分析揭示了游泳者如何推动自己离开障碍物,但应正确解释数据以充分了解力的产生机制。本研究旨在根据游泳运动员的结构和推进动作评估仰泳起跑中的水平和垂直力。首先,通过两个瞬态仰泳-起始节段间真实身体姿势来估计模拟的结构力:一个最大收起的位置和一个伸展的位置(分别在放手和起飞之前)。其次,10名竞技仰泳运动员进行了4次最大15米仰泳起跑,并估计了外力。然后,从原始水平和垂直力数据中减去模拟的结构力,在放手和起飞瞬间之间测量,得到推进力。该算法的应用证明,仰泳运动员的水平和垂直模拟结构力分量在起步推进过程中(起飞前~0.2–0.12 s)贡献了~40%的总力,其次是推进水平力的增加和渐进式垂直分量减少(~0.05 s),起飞角度为~20°。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和教练可以更好地指导游泳运动员采取适当的机械策略,以达到仰泳出发的有效性,并改善阻力训练计划的直接转移。

本研究旨在调查仰泳壁架 (BSL) 的使用如何影响竞技仰泳游泳运动员在飞行距离和入水姿势方面的仰泳起步表现。10名男子游泳运动员在仰泳中最多完成了15米,无论是否从BSL开始。使用两台 120 Hz 和一台 60 Hz 摄像机来分析全身的运动变量和角动量。与不使用 BSL 相比,使用 BSL 减少了达到 5 和 15 m 的时间 (p < 0.04)。使用BSL在起飞时提高质心(CM)的垂直位置,延长飞行距离,增加角动量(p < 0.02)。此外,下肢入孔角更大,BSL的入孔姿势角度比没有BSL时小(p < 0.04)。这些结果表明,在背泳开始时,BSL的高CM位置增加了飞行距离,较大的角动量使入洞成为可能,并提高了入水后的水平速度。因此,入水后飞行距离和速度的增加是提高使用 BSL 时仰泳起步性能的因素。

仰泳游泳出发国际规则在2005年发生了变化。这项研究比较了两种仰泳出发变体,两种双脚彼此平行,但完全浸入和沉浸。六名精英游泳运动员进行了两组,每组 4 次最大 15 米的比赛,每组使用其中一种变体。用两个摄像头在矢状面上对起步进行录像,提供二维双媒体运动学评估,水下测力板和带有称重传感器的手柄收集动力学数据。双脚浸没的仰泳起始,显示出更大的质心水平起始位置、放手和起飞角度时的质心水平速度。双脚出身的仰泳在飞行阶段表现出更长的接触壁时间、下肢水平和向下垂直速度、下肢水平冲力和质心向下垂直速度。仰泳从双脚浸入水中开始,并显示出相似的质心水平水范围、后弧角和 5 m 起始时间。无论游泳运动员的脚部位置如何,教练都应该强调每种变体在墙壁接触阶段的机械优势。此外,应强调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保持这些优势,以获得更好的仰泳起步性能。

分析了脚部和手部设置位置对仰泳出发表现的影响。10 名游泳运动员随机完成了 27 次起跑,在每种变化的试验 (n = 3) 中分组,改变脚(完全浸入、部分和完全出现)和手(最低、最高水平和垂直)姿势。15台摄像机记录了运动学,4台测力板收集了手和脚的动力学。使用标准化平均差和95%置信区间。双脚浸入的变化显示垂直质心 (CM) 设置位置 (0.16 m)、施加在手上的垂直冲力、施加在脚上的水平和垂直冲量(分别为 0.28、0.41、0.16 N/BW.s)低于双手水平和垂直放置的脚。大多数脚部分出现的变化表现出施加在手上的垂直冲动高于和较小的脚浸入和出现(例如垂直握把,分别为 0.13、0.15 N/BW.s)。与最低水平握把相比,双脚和双手在最低水平握把上的变化分别比最高水平和垂直握把(0.23,0.26 m)和垂直CM定位(0.16,0.15 m)短。出发变化没有影响 15 米时间。部分或全部出现脚的变化描绘了优势,但专注于进入和水下生物力学与较短的开始时间有关。

在短距离竞技游泳比赛中,熟练的起跑是决定性的,需要游泳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完成任务。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仰泳开始之间的肌电图 (EMG) 活动,双脚平行放置并部分伸出,在双手处于最高水平和垂直握把上,在放手、起飞、飞行和进入开始阶段。起始位置的上肢和下肢关节角度和 15 m 起始时间数据支持起始变体之间的 EMG 比较。经过为期四周的开始训练以使参与者熟悉每个开始变体,10名男性竞技仰泳游泳运动员随机进行了6次15米最大试验,每个开始变体中有三个。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图采用时间积分肌电图(iEMG)进行记录和处理。8 台摄像机(4 台水面摄像机和 4 台水下摄像机)用于确定仰泳起始阶段和起始位置的关节角度。肌电图、关节角度和时间参数没有证据表明由于握把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然而,在两个变体中观察到不同起始阶段的上肢和下肢肌肉活动存在明显差异(例如,起飞与飞行阶段的肱二头肌,分别为15.17%±2.76%和22.38%±4.25%;14.24%±7.11%和25.90%±8.65%,对于双手水平和垂直放置的变体)。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握把不会影响仰泳起步的肌电图、运动学和时间分布。尽管教练可能会为两种起跑变体计划类似的力量训练,但应进一步注意选择适当的练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肌肉在不同起始阶段的贡献。

关于竞技游泳起跑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涉及从水面以上潜水的起跑。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从水中开始的仰泳开始时达到的深度、速度和距离,并研究这些变量是否是年龄的函数。比赛期间在 1.22 m 水中进行的仰泳开始 (n = 122) 根据年龄组(8&U、9-10、11-12、13-14 和 15&O)进行分层。相关测量是头部中心的最大深度 (MHD)、最大头部深度 (SPD) 下的头部速度和最大头部深度 (DIST) 与墙壁的距离。MHD (F = 8.86,p < 0.05)、SPD(F = 4.64,p < 0.05)和 DIST (F = 17.21,p < 0.05) 显示出主要效应。因为他们的起跑比年轻的游泳者更深、更快,所以年长的游泳者在浅水区进行仰泳起跑时受伤的风险似乎更大。

我们旨在比较两种仰泳起跑变体中的首选、非首选、手、脚动力学及其不对称性。互补的是,不对称性与由此产生的起飞速度相关。九名游泳运动员完成了四次15米仰泳,分别是水平握把和垂直握把(右手、左手、脚力和冲力,根据游泳运动员的体重和时间进行标准化)。我们应用了惯用手和惯用脚问卷。优选的手和脚在放手前的水平力增加非常且很可能是中度到大幅增加(-0.51 ± 0.10;-0.47 ± 0.10;0.87 ± 0.15;0.90 ± 0.18 (N/N)),并且很可能在水平冲量上增加非常大到非常大(-0.28 ± 0.05;-0.26 ± 0.04;0.50 ± 0.03;0.51 ± 0.04 (N/N)*(s/s))。在两种变体中,非首选手和脚在垂直和横向冲动(0.30 ± 0.03;0.31 ± 0.03;0.07 ± 0.04;0.05 ± 0.03 (N/N)*(s/s))上很可能有大到中度的增加(95%-99%)。在起始信号(-20.39 ± 7.16 (N/N),92%)、放手(-71.46 ± 24.48 (N/N),90%)和脉冲不对称(-21.13 ± 5.80 (N/N),94%)之前,水平握把在手上表现出中等较大的水平力不对称性。两种变体的不对称性和由此产生的起飞速度密切相关(英尺水平冲量的 r = -0.733 和 -0.833)。在仰泳起跑时注意到动力学偏侧化,不对称性阻碍了理想的表现。

本研究旨在确定在男子仰泳游泳中,从双脚离水 (FAW) 开始是否比双脚在水下 (FUW) 时起步时间(15 米时间)更快。据推测,在墙上设置得更高会产生更大的水平力和速度,从而加快启动速度。12名高水平男子仰泳运动员对FAW和FUW技术进行了三次试验。生物力学游泳测试系统由一个测力板(1,000 Hz)、四个侧视图(100 Hz)和五个俯视(50 Hz)摄像机组成,捕捉了游泳运动员的表现。对每种技术的每个参与者的最快试验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组和统计分析。分析包括 Wilcoxon、Spearman Rho 相关性和回归分析。Wilcoxon结果显示,FAW技术的启动时间明显更快(p < 0.01)。FAW的峰值水平力显著小(p = 0.02),而起飞水平速度明显大(p = 0.01)。回归分析表明,起飞水平速度是两种技术开始时间的良好预测指标,也是一汽起步时质心水平位移的良好预测指标。

前爬行和仰泳具有相似的躯干旋转特性,并诱使教练直观地将教学部分从一个泳姿转移到另一个泳姿。但是,相似程度尚未确定。研究了骨盆和第 7 颈椎 (C7)、偏航和翻滚旋转、短跑游泳前爬行和仰泳时的协调性。方法:对34名游泳运动员在25米冲刺中的表现进行评估。使用惯性传感器,计算了每个段的角位移时间序列。分析了它们在主频下的幅值、平均自相关值、最大互相关系数、相位滞后和相对功率。对于所有比较,p 值设置为 <0.05。结果:骨盆偏航和侧倾和C7侧倾幅度在仰泳时更大,C7侧偏航在前爬行时更大。自相关范围为0.79至0.82,但偏航前爬行的骨盆为0.72±0.16。主频率的相对功率范围为47%至52%,但前爬行处的偏航骨盆较低(32.81±14.09%)。在所有情况下,仰泳的平均值都大于偏航,滚泳的平均值大于偏航。两个部分之间的互相关在滚动时产生更高的值。在滚动方向上,前爬行的前段是骨盆,而在仰泳中,C7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在所有情况下,耦合都略微偏离同相模式,但仰泳偏航除外,其相位滞后值为冲程周期时间的-13.35±1.14%。结论:虽然两种中风具有相似的特征,但它们的节间耦合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只加强两次中风之间的学习的积极转移。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热门问答
悠游游泳网 成立于2006年8月,是目前国内优秀的游泳技术社区,拥有超过30万会员,致力于为游泳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个性化训练计划、游泳技巧教学、精选泳装评测,让「悠游」成为你的私人游泳教练,在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