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计划适用于8-19岁儿童初级水平蝶泳训练使用,计划总量700m。通过“分解技术打磨→协同配合过渡→完整能力强化”的逻辑,达成以下核心效果:
1. 技术基础:建立蝶泳的打腿节奏、手臂划水、配合逻辑、出发衔接等完整技术框架,解决“打腿发力脱节、划手变形、配合混乱”等初学典型问题。
2. 体能适配:通过短距离多组次训练,逐步提升儿童腰腹(打腿核心)、肩背(划手发力)的专项耐力,强化“爆发 - 节奏 - 恢复”的蝶泳运动模式适应。
3. 兴趣与信心:从分解到整合的渐进设计,搭配明确技术目标,让儿童“能看到进步、能完成挑战”,避免因难度过大产生畏难情绪,保护学习热情。
基础训练单元
慢节奏打腿目的:
1. 建立发力感知:让队员感受“腰腹驱动→髋部传导→腿部波动”的蝶泳打腿发力链,纠正“屈膝蹬腿”的典型错误(常见于儿童,因腰腹力量弱,代偿用膝盖发力 )。
2. 强化波浪节奏:通过慢动作,清晰感知“身体像海豚一样,从腰到腿依次起伏”的波浪形态,为快频率打腿打基础。
快频率打腿目的:
1. 提升动作连贯性:训练“二次腿”(小幅度快速打腿 )的节奏,让队员适应蝶泳打腿“连续不间断、快速传导力”的特点。
2. 增强耐力基础:短距离快频率,逐步提升腰腹专项耐力,避免后续完整配合时打腿“变软、脱节”。
技术训练单元
蝶泳腿爬泳手(直臂前伸)
1. 简化配合难度:用“直臂前伸”替代复杂划手动作,让儿童先专注“腿部驱动身体”的感知,避免手臂动作干扰配合节奏。
2. 强化身体稳定:直臂前伸时,身体需保持水平(否则易下沉 ),间接训练队员腰腹发力维持身体位置的能力,为后续加划手做铺垫。
夹浮漂蝶泳手
1. 强制身体水平:夹浮漂后,队员需用腰腹发力“顶”住身体,避免下沉,强化核心控制能力。
2. 专注划手技术:排除身体下沉干扰,让队员清晰练习划手路线,纠正“入水过宽、划手过浅”等错误。
4次打腿+1次划手
1. 强化“划手 - 打腿”节奏关联:通过“多打腿 + 少划手”的分解,让儿童感受“划手是节奏主导(1 次划手对应多次打腿 )”,建立蝶泳核心配合逻辑。
2. 细化技术协同:快打腿保持节奏,慢划手确保动作质量(高肘抱水、发力充分 ),两者结合提升神经对“不同动作强度协同”的控制能力。
混氧训练单元
出发 + 水下腿目的:
1. 完善完整技术链:融入出发环节,加强入水→水下腿→水面配合的衔接,让蝶泳技术更具实用性(贴近比赛/完整游需求 )。
2. 强化水下流线型:3m 水下腿要求“身体绷直,打腿连贯”,提升队员对“水下减阻、高效打腿”的感知。
快速游目的:
1. 检验技术稳定性:短距离快速游,测试小队员在“疲劳后、高强度下”的技术保持能力,暴露“打腿变软、划手变形、呼吸抢节奏”等问题,便于针对性强化。
2. 提升竞技意识:通过“快速游”营造轻度竞争氛围(如比谁动作不变形 ),激发队员积极性,强化技术运用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交流讨论,不足之处请包涵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