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所说的第三种可不是最新的说法,而是70年代的蝶泳教学法,那是要求“手碰手,脚碰脚”,咱们的吴鹏和焦刘洋都是这种窄肩入水的典型。但是这要求蝶泳腿打得有力度,身体波浪大,频率稍慢,适合长距离蝶泳,比如200米蝶泳。事实证明这种手碰手的入水方式有个“死叉”,不适于短距离蝶泳。
国际上一般现在说是宽肩入水或是齐肩入水,以便配合快速的打腿和身体起伏较小的波浪,打腿的频率加快了,自然要求划手的划程缩短,如果手相碰入水加上前伸外划抱水,整个划程太长,和快速打腿的频率配合不上,二次腿都打下来了,手刚刚推到腹下,这就是"死叉”。
不过楼主若是爱好长距离蝶泳,而且腿打得频率比较慢的话,手碰手入水也未尝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