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的钟楼不也留下了吗?这是咱们厦门的一个标志啊!”
不要拆!不要拆!昨天,本报的短信平台涌进300多条短信,字字含情,恳请相关部门留下轮渡钟楼,留下历史的见证。
发短信的市民中,既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有天南地北的外地人,既有普通市民,也有政府的公务人员、政协委员。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职业,但是,都对轮渡的钟楼有着深厚的感情。
“上海外滩的钟楼不是也留至今日吗?这是咱们厦门这温馨城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啊!”我们将把这些短信搜集整理,向相关部门反馈。
本地人外地人都舍不得钟楼
本地人王建池:小时住在鼓浪屿,天天进出轮渡,每次都会抬头看一下钟,看自己有没有迟到。后来我们搬到岛内,只要一到轮渡,即使不赶时间,都会抬头看下它,每次响起《鼓浪屿之波》,听着很舒服。最近看到它不动了,真的很遗憾。它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我们几代人的感情寄托,一定要保留。
长春人高尚:自从来到厦门,海关钟楼和优美的《鼓浪屿之波》伴随我在这儿十七载,无数美好记忆如钟声一样悠扬,保留她,保留城市历史。
漳州龙海小郑:小时候来厦门看到塔钟很好奇,现在回龙海在第一码头赶时间还是会回头看一看怕赶不上轮船。在我的心里,海关大厦的塔钟有着童年的记忆。
长泰人林惠庆:想起1998年我来厦门就在鼓浪屿龙头路阿文理发店学理发,当时不像现在个个有手机可以当表看,每晚十点半下班走到码头,我都会着急地望着那远处的塔钟,看看末班客船是否开走,轮渡塔钟陪伴着我直到我出师!如今看到报纸说,塔钟要拆掉,使我感觉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心酸……恳请有关部门把塔钟留下,也希望塔钟能再次动起来!
政协委员力挺留下钟楼
市政协委员吴晶晶:今年两会期间,我当时提议,让钟楼保留下来。后来,海关答复说,如果要修缮时钟,要花很多的人力财力,海关大楼已经搬走,没有必要再保留时钟。我对这个回复感到不满意,海关后来又再次答复,真的是没有办法。现在我想说,我还是不满意,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再次提出来,保留钟楼。
公务员吴女士:如果征求意见是真的,不是作为拆建的幌子,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修旧如旧,连屋顶造型都不去改变,维持原样。我市带有标志性的、见证城市历史的建筑太少了。在轮渡这一城市门面,试问还有多少历史建筑?也许有专家提出,1989年到现在才20年,没有保留价值。但是没有这20年,哪来更长?建议参照厦门法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按风貌建筑进行修缮,修旧如旧。
某事业单位李小姐:塔钟具有历史意义,如果都是新楼,感觉不出一丝传统,我们办公室有10个人,都要求留下塔钟,并维修好。
要盖一栋标志性建筑
市民包苏南:轮渡钟楼不但不能拆还要重建或扩大。因为它是厦门人美好生活的象征,要让钟声响起来,永远响下去。
市民柯福水:钟楼这个建筑是近期盖的,并没有什么特色,而且跟现在的大楼配套要求不足,建议盖一栋有标志性的建筑 (可把钟设计进去)。因为它是厦门的海上门面!搞一个比较有影响。
短信留“钟”
13696967606:不能再拆了,请为厦门留点历史,也为我们留点回忆!“鼓浪屿之波”在这里响起才最动听!
18959258286:为什么要取消钟楼?2005年更换新钟,现在就拆岂不是很浪费。而且很实用。
13616042942:以前都是看着它上下学,但当它停止工作时,心里却有种莫名的失落……它见证了厦门的历史,希望它能够继续存在。
13666063713:海关钟楼一定要留,而且钟一定要尽快修好,它是我市标志性建筑,许多人从小听着它的钟声长大,看着它上学上班,这一年来没有它很不习惯。
13859986181:钟的岁数比我还大,我可不想它才“二十岁”就夭折了。希望政府能把它留下来。
15060794246:终于提到小笨钟了吗!当然要让它重新响起来,那“鼓浪屿之波”就是鼓浪屿的一景。
13666054021:为什么要拆钟楼?我们这些原住民都不知道我们住的还是不是厦门了,我一些迁移海外的亲戚都说回来都找不到那些记忆,慢慢地都很少回来了,为什么过年时厦门这么冷清?
导报记者 吕寒伟/文 吴晓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