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参与游泳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在业余游泳爱好者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损伤情况,因此,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损伤情况,并有效预防或治疗,使游泳锻炼更有效果,更加科学。 一、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名抽筋 ...
近年来参与游泳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在业余游泳爱好者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损伤情况,因此,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损伤情况,并有效预防或治疗,使游泳锻炼更有效果,更加科学。 一、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名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游泳时,特别是冬泳时身体各部肌肉都有可能发生抽筋,最易发生肌肉痉挛的部位有大腿、小腿,其次是手指、上骨、颈部,有时胃部和腹部也可能发生肌肉痉挛现象。人在水中如果发生了痉挛,就会出现局部肌肉剧痛,肌肉僵硬,动弹不得,使手脚不听使唤,整个动作失调,极易发生呛水和溺水事故。有资料表明,84.7%的游泳溺水事故是因身体肌肉发生抽筋所致,以致许多游泳爱好者望水却步。 原因:根据科研人员的调查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下水前未做或未做好准备活动;精神过于紧张,动作不协调;水温过低或突然遇到冷水刺激,身体不注意保暖;游泳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身体过于疲劳;天气炎热,下水前出汗过多,体内水分和盐分消耗过多。 预防和处理:准备活动充分,消除紧张心理;增加体内热量,出汗过多时应补充适当的盐分;控制在水中活动时间;饭后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游泳。 二、官能损伤 调查中发现受调查人群中87%的人耳、鼻、喉、眼这些器官都在游泳过程中出现过不适或病理性状出现。 原因:在剧烈运动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除肌肉骨骼血管外,其它脏器血管收缩,这时耳、鼻、喉部位血管反射性痉挛,血供减少,造成缺血、缺氧,加之个别游泳姿势(蛙泳等)易使水侵入黏膜,而游泳时呼吸量大大超出平静时呼吸量,紧张时过滤器的作用会受到破坏,凉水刺激使黏膜的营养不良,均可削弱黏膜的抗病能力,使鼻呼吸功能失调,长期鼻功能失调与用口呼吸,会造成咽、喉、鼻部的炎症。除上述各种因素外,水的压力、外耳道积水处理不当,易致鼓膜穿孔,对中耳及内耳耳蜗、迷路(2016:有“迷路”器官?)等前庭器官造成损伤引起听觉及平衡觉障碍。 另外,目前我国大部分泳池的水处理超标,长期处在余氯超标、湿度较大的运动环境中,呼吸系统长期受刺激,引起鼻发痒,鼻阻塞等,咽喉、眼睛受刺激时也会导致红肿现象,遗憾的是,被调查市民极少重视这种情况。 预防和控制:禁止在水入耳后挖耳或游泳后用力擤鼻,以避免不洁水入耳与鼻窦造成黏膜损伤。在个人预防方面,应即病即诊。 三、肩关节劳损 原因及危害:准备活动不足,在游泳运动前,忽视肩关节的准备活动,因而在游泳中动作僵硬、不协调而导致损伤。技术动作不规范,错误的划水动作,违反了机体形态结构特点和物力学原理而导致损伤。长时间采用单一的强度较大的蹬腿或划水动作使得局部负担过大以及有时的动作速度过快,用力过猛均能导致肩关节损伤。特别是大众健身中的游泳爱好者往往忽略了锻炼后的放松,造成肌肉疲劳积累,肌肉僵硬,长此以往造成肩关节损伤。 预防和处理:肩关节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游泳锻炼中离开泳池一定要注意肩关节保暖;游泳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肩关节放松运动;出现疼痛初期可用冷敷或者进行肩前部穴位按摩,时间大约20—30分钟,于游泳前后进行;出现较严重情况要及时就医。 摘自《游泳锻炼爱好者运动中常见问题浅析》 作者:樊兵 黄海涛 编后:经常游泳的人,应对游泳之前的热身有足够的重视,并养成习惯,象入水前要先换上泳衣一样成为惯例,花10分钟左右时间伸伸臂弯弯腰,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做到四个注意:“增加体内热量、增加食盐量、增加钙、磷、钾、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有效预防抽筋。 了解一些如何处理游泳中的抽筋现象的常识,在水中一旦出现抽筋现象,不要惊恐,应根据产生的部位,分别进行处理。 肩部也是游泳运动中易损伤部位,如何防治肩部伤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2021-03-13
2013-11-29
2011-08-18
2011-08-26
2013-02-19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