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最佳游泳选手的游泳出发动作进行的生物力学分析显示,存在几种有效的出发类型。然而,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这一问题描述较少。本文旨在确定进行平坦(FT)或深轨迹(水下)动作(DT)出发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游泳出发动作的运动学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32名16至19岁(平均World Aquatics分数为556 ± 88分)的男性游泳运动员。通过两台相机(分别在水面和水下)记录实验过程,进行从出发信号到达5米距离的运动学分析。结果: 最大潜水深度为0.94 ± 0.09米(FT)和1.21 ± 0.11米(DT)。FT和DT组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潜水时的攻击角度(分别为38.37 ± 6.85°和44.90 ± 6.08°)、最大潜水深度的水平距离(分别为5.24 ± 0.36米和5.58 ± 0.50米)以及潜水过程中肩膀和髋部的角度。结论: 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员可以成功地使用不同的出发变体。水下轨迹主要受游泳运动员在手指接触水面和潜水过程中身体位置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出发推动的方式。因此,出发动作的特征不应仅仅依赖于单一变量或某一特定阶段,技术描述应包括多个阶段的运动学指标。 关键词:体育、生物力学、游泳、青少年、运动学分析
引言 游泳比赛的生物力学分析通常被划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出发、转身、全程游泳和触壁。游泳出发通常从出发信号开始,到游泳运动员完成比赛的前15米。在50米和100米比赛中,出发阶段分别占总距离的30%和15%。因此,游泳出发对运动员的最终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出发阶段通常分为出发台上的起跳、飞行阶段、水下阶段以及全程游泳。由于出发阶段的复杂性,分析常局限于比赛的前5米。在这个阶段,运动员需要利用肌肉力量完成起跳,飞行阶段则要求选手相对水面采取最佳姿势。在潜水阶段,运动员的动作与水面相互作用,这要求减少水的阻力并通过水下波浪运动推进身体。 不同的推动方式可能会影响后续阶段的表现。一些研究者探讨了推动方式与潜水之间的关系,但迄今为止,关于出发台推动方式和潜水动作的研究还不充分。 正确执行游泳出发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因此,应在运动员的早期职业生涯中开始完善出发动作。即使是顶级运动员,仍有不同的出发执行方式,这可能与体型、下肢力量或水下波浪游泳效率等因素相关。当前的技术进步,特别是高频率和高分辨率的摄像技术,使得我们能够对年轻游泳运动员进行更精确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在平坦和深轨迹水下动作出发中的运动学差异,并探讨两组在从起跳到达5米的时间差异。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在一座25米游泳池中进行,使用Omega OSB11出发台。32名青少年男性游泳运动员(平均年龄16.98±0.90岁,身高180.89±5.82厘米,体重72.91±8.09千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竞技游泳选手,平均每周训练量为水上20小时,陆上6小时,竞技水平通过100米自由泳成绩转换为World Aquatics分数,平均为556±88分。 在实验前,研究人员在参与者的踝、髋和肩关节上标记了特征解剖点,确保从10米外能清晰看到。参与者进行热身后休息10分钟以熟悉测试流程,随后进行三次前蹬出发动作测试,目标是尽可能缩短到达15米的时间(分析仅限前5米部分)。每次重复之间休息5分钟。 使用两台同步摄像机以120帧/秒的频率记录图像。卡西欧相机记录水下动作,索尼相机记录水面上的动作。每位游泳运动员进行三次尝试,以最短时间到达5米的出发动作用于进一步分析。SkillSpector程序用于分析水上和水下动作的六个主要变量。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Statistica软件进行。32名受试者分为两组:FT组(平坦轨迹)和DT组(深轨迹)。FT组包括HMax指标最小的16名运动员,其他运动员分配到DT组。对两组分别计算了均值、标准差、以及中位数。采用非参数的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显著性水平为p < 0.05。同时计算了Cohen’s d效应量。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