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如何理解和测量游泳水陆力量的转换? SRS-028

游泳训练 2025-6-19 21:37 11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游泳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相互依存、同步发展,但很多时候也“离得很远”。最新的游泳科学研究对游泳实践活动有什么帮助?发现或证明了什么问题?【游泳水陆力量转换的意义?】显然,不是力量越大的游泳运动员就能游得 ...



游泳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相互依存、同步发展,但很多时候也“离得很远”。最新的游泳科学研究对游泳实践活动有什么帮助?发现或证明了什么问题?


【游泳水陆力量转换的意义?】

显然,不是力量越大的游泳运动员就能游得越快,力量训练也不总是提高成绩的“万能钥匙”。对于游泳运动员而言,力量训练的关键之一可能在于从陆上到水中的转换(这里加了个可能是因为,作者认为这种转换可能是天赋之一,并且作者自己并不完全知道哪样的转换训练一定更有效)。


【研究测量了哪些水陆力量表现?】

陆上表现:以肩关节为主(上肢对整体游泳表现的贡献更大,肩关节周围肌群更发达),以90/秒和180/秒的等速测量了肩关节转动的平均力矩、峰值力矩和平均功率等。

水中表现:400/200/全力配速下,水中平均推进力、峰值推进力和峰值表现用一款定制的压力传感器和水下相机测试。


【关键结果和提示】

水平更高的运动员,陆上表现和水中表现相关性更强。因此,可以理解为该研究认为:游泳水陆力量转换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就是水陆表现的相关性强弱,但这个结果可能稍微有点不靠谱,因为变量相关程度解释不了复杂的游泳水陆转换问题。


原因很简单,水平越高的运动员,一般情况下力量越好,但不是绝对的,或者说运动员的水平和力量并不总是正线性相关。如果要体现水陆的转换,可能应采用更为复杂的研究设计,用不同的干预或测试手段组合的结果进行说明。


换个角度,这个问题可能其实也归结于游泳水陆转换的定义并不是很清晰,或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有人认为游泳水陆力量转换应该更关注力量训练效果作用于提高游泳表现的效益,这与这篇文章的思想有点差异(讨论和局限性当中,该文作者也没对这方面内容进行说明)。当然如果作者的确认为游泳水陆力量转换就等于陆上力量与水中表现的相关性的话,那研究是合理的,就是观点上有差异。


欢迎分享不同观点。



热门问答
悠游游泳网 成立于2006年8月,是目前国内优秀的游泳技术社区,拥有超过30万会员,致力于为游泳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个性化训练计划、游泳技巧教学、精选泳装评测,让「悠游」成为你的私人游泳教练,在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