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蛙泳项目的顶级选手在各大赛事的优秀表现,对于这项技术难度颇高的泳姿,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教练同行,在关注专项技术动作效果的同时,会将专项能力的训练,同技术训练做对接。一套优秀的蛙泳技术动作,除了需要相对应的专项力量做支撑,还需要持续动作的稳定能力做加持。简单讲,就是速度力量+速度耐力的组合练习。
这是一个在青少年游泳队中训练中,常见的仰蛙蹬腿技术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在收腿阶段,体会收小腿的动作幅度,避免膝盖出水面,并在蹬夹结束后,做一个长时间的滑行过程。目的:在收腿过程中的,对比收小腿与收大腿的动作状态,作为改进蛙泳腿收腿水阻过多的方法之一。
那么,在已经初步掌握这些蛙泳分解技术的动作要领后,如何有效的将分解训练做进一步优化?让我们的选手获得更长的技术稳控时间,将技术训练的收益最大化。在这个技术进阶训练过程中,组合式训练(技术+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个看似繁琐,应用简单的蛙泳技术训练单元,让青少年选手们的脑筋活动起来。
将不同技术分解动作,在技术训练单元中做整合,可以帮助选手通过变换训练法,在保持适量负荷强度的同时,对专项技术细节动作进行多轮次的重复练习。已达到稳定技术,优化能力的训练目的。
2×
2×25 蛙 泳@0:45 徒手抬头打腿
1×100 蛙 泳@2:30 25腿+25分解+25握拳分解+25配合
2×50 蛙 泳@1:20 25蛙手蝶腿+25分解
1×100 蛙 泳@2:30 仰蛙腿
2×75 蛙 泳@1:45 25蛙手自腿+25分解+25配合
1×100 蛙 泳@2:30 50分解+50配合(每组结束放松100米)
在保持正常的包干时间的前提下,在技术训练单元的负荷强度上,可根据青少年选手的实际训练能力做进一步要求。
蛙泳技术训练与基础能力组合练习的优势在哪里?
1、强化蛙泳专项技术:
是整个计划的核心目标。技术部分占比高,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分解和配合练习,精细化蛙泳的各个技术环节(蹬腿、划手、呼吸、动作节奏、流线型),建立正确的肌肉记忆和动作轨迹。
2、优化专项技术与速度耐力整合过程:
基础训练,通过递增强度的混合泳和蛙泳重复练习,为更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和比赛技术状态提供支撑。
3、改善专项混氧能力:
混氧训练(12x25)是计划中强度最高的部分。通过短距离、递减包干时间的训练,用于保持选手在划频与游速的训练过程中,模拟比赛后半程的强度状态。
4、整合水感和肢体的协调能力:
组合式的分解练习(徒手抬头腿、蛙手蝶腿、仰蛙腿、蛙手自腿等),帮助运动员优化肢体协作能力,感知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发力感觉和协调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