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仰泳突破阶段侧臂和上臂技术对 15 米游泳成绩的影响

中文游泳文献 2025-7-2 15:52 7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聚焦于仰泳出发和转身的出水阶段,旨在对比侧臂与上臂技术在该阶段的速度及关键角度差异,并剖析其对运动员前 15 米成绩的影响。在专业游泳领域,出发和转身表现对成绩至关重要,而出水阶段作为水下与 ...

研究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仰泳出发和转身的出水阶段,旨在对比侧臂与上臂技术在该阶段的速度及关键角度差异,并剖析其对运动员前 15 米成绩的影响。在专业游泳领域,出发和转身表现对成绩至关重要,而出水阶段作为水下与水上运动的关键过渡,其技术运用的研究尚存在空白。尤其是侧臂技术虽在仰泳出水时常用,但上臂技术也有运动员借此取得佳绩,两种技术的效果差异亟待探究,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填补这一空白,为游泳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了 16 名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其中包括 8 名男性(年龄 20.4 ± 1.6 岁)和 8 名女性(年龄 20.9 ± 1.7 岁),他们均有 8 年以上训练经验,多数为仰泳或个人混合泳选手。实验在 50 米标准泳池进行,水温 27.5°C。运动员先按个人比赛惯例热身 20 - 45 分钟,随后分别以侧臂和上臂技术完成两次 25 米全力仰泳,每次测试间休息至少 3 分钟。测试时移除泳池分道线,用 4 个水下摄像机(采样频率 60Hz、分辨率 1920×1080)从不同角度采集数据,通过 Kinovea 软件分析获取二维数据,并运用 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双向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等,显著性水平设为 0.05。
研究结果
在出水阶段(S2),男性和女性运动员的上臂速度(分别为 1.72 ± 0.20 m/s 和 1.47 ± 0.16 m/s)均显著快于侧臂速度(分别为 1.51 ± 0.23 m/s 和 1.29 ± 0.19 m/s),性别和技术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无交互作用。在 15 米成绩(T15)方面,性别差异显著,技术间差异不明显。相关分析显示,男女运动员的 S2 速度与 15 米成绩呈中度正相关,且分层回归表明出水阶段速度对 15 米成绩有显著影响。此外,在身体姿势角度参数中,如躯干倾斜角(TA)、身体倾斜角(BA)、肩角(SA)和肘角(EA)等,在性别和技术间存在广泛差异,其中 IA 在两者间有交互作用。
研究结论
仰泳的上臂技术在出水阶段相比传统侧臂技术具有速度优势,这一优势对运动员 15 米成绩产生显著影响。然而,鉴于出水阶段时间较短,此速度优势及其对成绩的影响需结合向后续阶段过渡的流畅性综合考量。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和教练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习惯倾向,合理选择并运用技术,确保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实现各阶段的顺畅衔接,以优化整体游泳表现。
实践应用
在游泳训练实践中,教练可依据本研究结果,对仰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进行优化。对于具备一定身体条件和技术基础、能够较好掌握上臂技术的运动员,可适当加强上臂技术训练,充分发挥其速度优势;但同时也要注重技术转换的流畅性训练,避免因过度追求速度而破坏整体节奏。对于更适应侧臂技术的运动员,则应着重提高侧臂技术的效率,并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速度上的不足。在训练过程中,可利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监测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分析速度、角度等参数,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从而提升运动员的出发和转身表现,进而提高整体比赛成绩。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热门问答
悠游游泳网 成立于2006年8月,是目前国内优秀的游泳技术社区,拥有超过30万会员,致力于为游泳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个性化训练计划、游泳技巧教学、精选泳装评测,让「悠游」成为你的私人游泳教练,在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