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大点对这个问题进行交流:
一:A,从驱动原理上讲,游泳者对于自身的驱动本身并不是简单的力量驱动,而是一种做功行为,即物理中常说的“功率”。提供的“功率”越高身体前进的越快!中学物理公式显示:功率=力量*速度。因此说明游速的快慢与两个因素有关:即力量和速度,而不是单一的力量因素!但在现实游泳者中大部分人对于“力量”这一因素比较重视,而对于同样重要的“速度”因素却很少提及。这就是“用了很大力气”后效果并不好的原因所在,因为,你的速度不足以使这个力量提供出较大的“功率”。这个速度不是指频率而是指每次动作的速度,从功率的公式中可以看出这个速度是越快越好!同样的,这个力量也是越快越好,因为,它和速度一样都能使我们前进的“功率”变大。
B,从这个力量和速度的本质上讲,他们并非简单的力量和速度,而是指可行的力量区域力量和重力加速度!即每人的力量区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力量区域随锻炼的时间加长也不同。但每个人的这个力量区域内的力量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就是要能够形成重力加速度,如果不能形成重力加速度应属无用力量.,再大也没用!;其次,就是所用的速度应该是重力加速度。(物理课本是这么说的:一个小球从高处落下。。。自己理解吧);再次,是这个速度和力量是可以互换的,即当你所用力量比较小的时候可以用提高动作速度的办法来加大推动身体前进的“功率”,反之亦然。
C,最佳办法是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区域范围内的力量与最大的重力加速度结合。形成的推进力,广义的讲叫“爆发力”!外表看上去就是有突然性!
二,从蛙泳本身讲,蛙泳属于单向驱动泳姿,它不像自由泳那样可以进行双向轮流驱动,因此,更需要爆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