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式打腿
人们将蝶泳打腿称为海豚式打腿,因为两腿的动作与海豚尾部动作相似。如图
11所示,每次海豚式打腿动作分为上打和下打两部分。每个动作周期打腿两次。
上打
图11,a-b是第一次打腿动作的上打;图11,d-f是第二次打腿动作的上打。海豚泳与爬泳打腿动作一样,都是鞭状打腿动作,也就是说,当下打接近结束时,大腿为克服腿部自下而上的惯性,开始上打。下打的弹性使大腿开始上打。继续伸髋使腿部向上,上打结束时,开始下打(如图11,b和g)。
上打是通过伸腿实现的。小腿应放松,处于被动状态,使其在水的自上而下的压力下保持伸直状态,水的压力也使放松的足部处于半伸半屈的自然状态。
下打
第一次下打动作如图11,c和d;第二次下打如图ll,h-j。鞭状下打动作开始于上打,当两脚上打过身体纵线之后大腿开始向下。水的自下而上的压力使小腿上屈,两脚内上转。此时两脚的姿势如图11,c。当两脚接近水面时,小腿有力下打,直至完全伸直时为止。下打时推力产生方式请看第3章。
踝部柔韧性的好坏对海豚泳打腿动作是至关重要的。1971年,巴塞尔斯和艾德里安断定,踝关节的柔韧性比力量重要。如踝部具备良好的柔韧性,脚背在下打的大部分时间内可朝向后方,可使水流向后流动。蝶泳运动员两脚的屈伸度应超过垂线的70°-85°。测试柔韧性的方法见原著的第24章。
海豚泳打腿动作较好的运动员下打开始时,两膝外分,下打结束时两膝并拢(如图11,c和d)。下打时膝部外分,便于两脚内上对水。髋内转可增加下打力量。

图11
马丽?马尔的海豚式打腿动作
臂、腿动作的配合
一个动作周期臂、腿动作的正确配合如图11。两臂入水和外划时,应进行第一次下打;两臂上划时应进行第二次下打。这种解释虽说是正确的,但对复杂的蝶泳臂腿动作配合来说,似乎又显得过分简单。
应在两臂人水之前,即为第一次打腿的下打做准备(图11,a)。两臂外划时应继续进行下打,两手成抓水动作时,下打结束(图11,d)。依第一次打腿动作效果的差异,这次打腿动作或可抵消两臂外前划水时产生的阻力,或可推进运动员向前游进。
两臂内划时进行上打(图11,e-f)。在两臂产生推力的这一动作阶段,通过腿部上提,髋部下压,从而与上体成直线的这次上打动作,使身体处于良好的流线型姿势。当然,上打动作也使双腿进入下一次下打前的预备姿势。请留意图11,e上的马丽?马尔是如何保保持身体的流线型姿势的。她的身体实际上有些前倾。这是许多著名蝶泳选手在动作这一阶段的身体姿势特点。他们似乎从山坡上向下滑动。以后您会知道,身体的这种流线型姿势有助于减少减少阻力,同时有助于在这一重要阶段,臂的划水动作使身体快速向前游进。
第二次下打动作应与两臂的上划动作同时进行(图11,g-h)。这次下打有利于运动员向前游进。然而更重要的是这次下打可防止因臂的上划动作造成臀部出现下沉动作。
空中移臂时,再次进行上打。这次上打与第一次上打的作用相同。在动作的这一阶段,当游速急剧下降时,上打动作使腿部提向水面,从而有助于身体保持较好的流线型姿势,使两腿进入下一次下打前的预备姿势。该动作阶段身体的正确姿势如图11,b.请留意在移臂动作的大部分时间内,马丽?马尔是如何保持身体的水平姿势的。
人们对第一次下打能否产生推力存有疑问。第二次下打可能产生推力,但是这次下打的主要作用是使髋部靠近水面。有关上打的推力问题人们争论不休。我对两次上打能产生推力持怀疑态度,其原因见第3章(图17)。因而,上打动作应迅速,从容不迫,腿部不得弯曲。利用下打的弹力使腿向上。一旦腿部开始上打,仅需髋部伸肌适当发力,维持上打动作。
虽说上打本身不产生推力,但是上打对推力可产生间接影响。正如第三章介绍的那样,上体向前下运动对水可产生一向后的力,这个力可推进运动员前游。如果这一理论论成立,第一次上打使上体向下,有助于加大推力,这次上打使双腿上提,便于身体保持直线姿势,从而可减少游进阻力。
两次打腿有主、次之分吗?
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在争论蝶泳一个动作周期的两次打腿中哪次更重要。他们将这两次打腿动作称为主打腿和次打腿。在这点上,人们的认识是有分歧的。图11表明,第一次下打动作较大、臀部提得较高(如图11,c-d),第二次下打动作较短,提臀动作较低(如图ll,h-j)。这给人们的印象是第一次打腿更重要。然而运动员这么看待这个问题是不准确的.这两次打腿目的不同,但重要性相同,运动员应感觉每次打腿的用力程度是相同的。忽略任何一次打腿动作都会破坏动作节奏。
身体姿势上的差异、用力程度不同,会延长第一次打腿持续时间,并使这次打腿产生较大的推力。第一次下打时低头,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前上提臀动作。提臀高,下打幅度就大。紧接这次下打的上打为使臀部下沉与身体成一直线,上打幅度也较大。不仅腿部与臀部,腰部也介入这次上打动作。挺腰便于腿部上摆、臀部下沉。第二次下打屈膝程度似乎更大。屈膝的同时,肩部和上体开始上抬。此时不能,也不应屈髋(如图11,h)。如有屈髋动作,会影响运动员吸气动作。
第二次上打与移臂动作同时进行,这次上打动作短促。这次上打动作之所以短促,其原因同样是上体上抬,头、肩出水,小腿不可能过份上屈所致(如图11,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