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精英蛙泳运动员关节活动度、力量-爆发力与水上表现的关系

蛙泳技术教学 2025-6-28 21:45 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蛙泳以间断的推进阶段、全身滑行阶段和高度的周期速度变异为特征。顶级蛙泳运动员必须能够优化协调上肢和下肢动作,保持在全身滑行阶段的速度,并克服与其他竞技泳姿相比较高的惯性力,以最大化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有 ...

蛙泳以间断的推进阶段、全身滑行阶段和高度的周期速度变异为特征。顶级蛙泳运动员必须能够优化协调上肢和下肢动作,保持在全身滑行阶段的速度,并克服与其他竞技泳姿相比较高的惯性力,以最大化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有研究者指出,运动员用来最大化比赛平均速度的个体技术特征取决于关节活动范围、陆上力量-爆发力关系和人体测量学特征。


从蛙泳的技术方面来看,关节活动范围影响了运动员在游进过程中身体起伏的幅度和蛙泳腿的蹬水效率。


身体起伏指的是在每个划臂周期中在躯干部分产生的弓形和反弓形运动。起伏的幅度因个体而异,取决于运动员躯干的活动度。


这种起伏运动对运动表现有利,因为它减少了周期速度变异,从而减少了必须克服以将身体向前推进的惯性力。相反,缺乏躯干活动度的游泳运动员必须采用较平的蛙泳风格,转而更依靠力量来推进。


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蛙泳腿也非常重要。蛙泳腿的一个周期循环首先要屈曲膝关节,然后是双脚足背屈和外翻。接着,双腿以划圆的模式进行伸展,直到双腿汇聚在中线附近。


为了在整个腿部伸展阶段产生最大的力量,游泳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髋关节内旋、膝关节外翻、踝关节背屈的能力。


有研究者指出,在这些下肢关节活动度的指标中,膝关节外翻是100米蛙泳腿中最重要的指标。

最近刚好在带一位高三的蛙泳学生运动员,在开始体能训练之前,进行了关节活动度的筛查,筛查过程中就发现,这位同学小腿外翻的活动度较差,后来跟专项教练沟通也发现他在游程中下肢蹬腿不怎么走水,跟小腿外翻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我经常询问他在水上的发力感受,他认为是自己下肢力量不够,但实际上陆上的力量测试和训练中反映出他的下肢力量并不差,虽然从未进行过系统的力量训练,但可能因为从小踢足球打篮球,在这些项目中,通过大量的跑动,跳跃和变向,发展出了良好的下肢神经肌肉力量。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体能是一个上位概念,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敏捷、协调等子项,其中一个因素都可能对专项中的技术动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阻碍专项表现,因此,识别各大体能要素与专项的联系以及在专项中的重要地位,对体能教练来讲至关重要。


另一个与蛙泳运动表现相关的体能素质是陆上肌肉耐力和爆发力。大部分学者认为肌肉耐力和爆发力会影响泳姿、划幅和划频。在国家级蛙泳运动员中,具有较高划频的运动员在上肢拉的力量测试中表现更好。


相比之下,采用较长划幅的运动员在反向跳跃测试中表现更好。很多学者提出,与游进速度相比,陆上肌肉耐力和爆发力对划幅和划频等专项技术特征的影响更大。


实际上单独研究蛙泳力量素质跟水上表现关系的文献非常少,有一篇文章,作者通过Gymaware、测力板等设备将引体向上、反向跳跃和内收肌最大等长力量的力学指标跟50米、100米和200米不同配速的动力学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建模。试图探究蛙泳运动员陆上力量素质跟水上运动表现的关系,个人认为还是有一些参考意义。


为什么选择引体向上、反向跳跃和内收肌力量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这三个动作所涉及的主要肌群和发力模式跟蛙泳技术动作有较高的相似度。


研究发现,与蛙泳女子运动员相比,男运动员在陆上力量和爆发力指标,包括绝对力量、完成动作的平均速度都高于女子运动员,但值得一提的是,内收肌力量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在不同配速的水下游进动力学指标中,共有8个运动学指标与平均引体向上速度强相关,12个与反跳跳跃高度强相关,4个与最大内收肌力量强相关。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相关关系有可能还存在一些中介因素。例如,研究中显示反向跳跃的高度与女子200米蛙泳打退阶段的推进速度的r方达到了87%,这意味着女子200米蛙泳打退阶段的推进速度的变化的87%是由反向跳跃高度解释的。然而,还有13%的变化由其他因素解释,例如,运动员采用的技术特征等。


即便如此,存在强相关的这些指标也足以为我们陆上体能的训练方案提供有价值的见解。这表明蛙泳运动员的陆上体能训练可以将引体向上的平均速度、反向跳跃的高度和内收肌的力量作为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当然,也需要将这些训练以及他们的变化形式纳入到体能训练方案中。


之后的文章会分游泳不同的泳姿为大家总结一些科研中的重要发现,希望能为大家在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全文完】


关注中国体能、运动和健康,你的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将决定未来内容市场的方向。


参考文献:

Nicol, E., et al. (2022). "The Association of Range of Motion, Dryland Strength–Power, Anthropometry, and Velocity in Elite Breaststroke Swimm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17: 1-9.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热门问答
悠游游泳网 成立于2006年8月,是目前国内优秀的游泳技术社区,拥有超过30万会员,致力于为游泳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个性化训练计划、游泳技巧教学、精选泳装评测,让「悠游」成为你的私人游泳教练,在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