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 右手进入锚定状态。 | 2 右膝盖下降开始打水(弹腿)。 | 3 踢腿结束左手进入水中。 | | | | | | 4 左手伸展前转腰。 | 5 身体的扭动让左手形成前插。 | 6 左手进入锚定状态。
| |
7 踢腿结束右手进入水中。 |
8 右手伸展前转腰。 |
9 身体的扭动让右手形成前插。
| |
二次打水的理想时机是靠脚踢水的反作用力使得腰得以回转,从而利用产生的扭转让手处于伸展状态。右手的入水用左脚,左手的入水用右脚引发,制造这种发力过程就是被TI称为对角线发力。如果充分利用对角线发力,不仅相同的节奏能提高游泳速度,而且什么样的节奏都能让手脚保持同步状态。
一、让二次腿成为引发身体转动的开端
二次腿因为打腿的次数少,打水直接产生的推进力和抬升腿部的浮力较弱,但是推进力 可以靠体干的变换和平衡的姿势来弥补。一方面,自由泳为了配合手的运动身体要左右转动,二次腿相对与左右的回转而两次打水,因而让身体的回转和脚的运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二次腿不仅仅局限与目前为止的打水作用,如果发挥协助身体转动的作用,就使得打水能够产生良好的效率。
具体来说相对“踢”而言,是“用脚压水”的感觉。用脚压水的反作用使要产生回转,腰的回转和体干扭转联系起来产生了让手入水前伸的力。“用脚压水”的状态,最初轻微的弯曲膝盖使得打水容易一些,屈膝让脚的踢动幅度极端变小,水的阻力很小的打水成为了可能。
从下面的连续照片可以看出,左右手入水都是在反对侧的脚打水完成开始的。而且入水的手伸展前,肚脐处于向下状态,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腰是在不断回转的。棒球也好、网球也好、高尔夫也好都要利用身体的拧动,都是肚脐先于手面对球的。手先对球的叫“手打”,可以说游泳也是完全一样的。
补上了练习方法的译文,这些分解练习的视频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对照视频更容易理解。
例如水下换臂和水下两次换臂在下面视频的13分55秒处和15分24秒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