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时多喝水赛时空腹
科学研究的发现,经常和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采访中,记者就了解到了两件这样的事。
一件是在游泳运动员的饮食中,受到科研人员高度关注的竟是喝水。您也许会奇怪,游泳运动员不是整天就在水里吗,为什幺还要喝水?方子龙说,这是因为,游泳运动员处在高湿环境下,虽然不容易感到口渴,但也会大量排汗,造成身体脱水,只是这种汗液丢失现象发生在水中,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是造成运动员忽视补充水分,造成身体缺水,对运动能力造成损害。
现在,国家游泳队的科研人员,要求运动员在训练前喝600—800毫升水,训练过程中喝500毫升水,训练结束后不限制喝水。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机体代谢的需要,运动员在训练结束后立刻补水,对糖原合成和体能恢复也有好处。
另一件是游泳运动员在赛前两三个小时只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到比赛时,胃里的东西已经基本排空了,也就是说,游泳运动员比赛时是空腹的。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国家游泳队科研教练组组长陆一帆解释说,这是因为,运动员在出发台上感到有点饿、有点冷的时候,往往是处在最好的应激状态。从本能上说,人类最具有攻击力的时候,就是肚子饿的时候。大型肉食动物比如豹子或老虎,捕猎的时候也是肚子感到饥饿但是还有体力的时候。
人类虽然经过了进化,但还保留着这些动物的本能。运动员比赛时虽然有饥饿感,但血糖还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能量供应仍保持得很好,这时候的竞技状态也最好。如果运动员赛前吃得很多或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会有肠胃反应,而且胃里装满食物做剧烈运动,也肯定会对比赛造成影响。
运动员膳食改进空间仍很大
目前,为运动员提供平衡的营养膳食已不成问题,但还有些问题仍让运动营养专家们放心不下。
首先是现在几乎所有运动队都采用自助餐,不论什幺项目都提供一样的食物,饮食缺乏项目的针对性。
其次是运动队厨师配餐的标准,是运动员的伙食标准,而不是运动员所需的营养标准。
再次,运动员的饮食理念也应改进。虽然经过营养教育和长期的经验总结,老运动员们都知道什幺时候该吃什幺和怎幺吃,但是不少新运动员在地方队就没有养成营养搭配的习惯,自助餐成了自由餐,什幺顺口吃什幺,逼得教练只得采取强制性的监督措施。
美国、澳大利亚的游泳水平一直领先世界,他们在运动营养方面的确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定量、新鲜,是他们饮食的特点。陆一帆讲述了他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训练基地看到的运动员饮食情况,他说,在那里饭菜大部分是生的,各种袋装的蔬菜、水果和盒装的牛奶,都是计算好量的,现做的只有牛排、比萨饼和汉堡包。这种做法,尽管口味上与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相佐,但它们的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食物营养的完整,而且便于计算。这样看来,我国运动员的饮食还有着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方子龙说,现在我国运动员营养膳食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普及营养知识,贯彻科学饮食的方法。只有把科学饮食落实到运动员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科学训练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