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初阶泳者] 从0开始就可以直接学自由泳,不需要先学蛙泳。

  [复制链接]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48:06
5. 头部位置:您的头部是否在居中的位置(没有抬高)?

在扶板分解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一下自己的头部位置。每次呼吸的时候,是不是只做到侧头呼吸的动作,有没有抬头向前看。判定的方法也很简单,如果您的眼睛扫到了前方的水面或者物体,那么一定是抬头了。

自由泳游进过程中非常忌讳抬头(仅限于泳池,公开水域需要抬头确认方向,这是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故事了)。老生常谈,抬头会造成整个上半身的上抬,让下半身向下沉,破坏了水中的低阻姿态,加大阻力,令速度大幅度下降(具体图片请仍然参考第四步的两张图)。一般来说呼吸中有抬头的动作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对于水的恐惧,每次呼吸都渴望吸到更多的空气,所以会努力地将头部抬离水面。又或者是因为蛙泳时就养成了的仰头呼吸的习惯(其实正确蛙泳的头部姿势也是应该始终低头含下巴的。。。)。

恐惧的问题,如果您已经建立了长距离打腿的基础,应该已经克服了。但如果您发现心理仍然存在些许的恐惧,请您在每次的练习中,继续加入第二步,多多练习水中吐气,增加与水的亲密感,逐渐消除恐惧心理。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49:33
5. 头部位置:您的头部是否在居中的位置(没有抬高)?

在扶板分解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一下自己的头部位置。每次呼吸的时候,是不是只做到侧头呼吸的动作,有没有抬头向前看。判定的方法也很简单,如果您的眼睛扫到了前方的水面或者物体,那么一定是抬头了。

自由泳游进过程中非常忌讳抬头(仅限于泳池,公开水域需要抬头确认方向,这是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故事了)。老生常谈,抬头会造成整个上半身的上抬,让下半身向下沉,破坏了水中的低阻姿态,加大阻力,令速度大幅度下降(具体图片请仍然参考第四步的两张图)。一般来说呼吸中有抬头的动作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对于水的恐惧,每次呼吸都渴望吸到更多的空气,所以会努力地将头部抬离水面。又或者是因为蛙泳时就养成了的仰头呼吸的习惯(其实正确蛙泳的头部姿势也是应该始终低头含下巴的。。。)。

恐惧的问题,如果您已经建立了长距离打腿的基础,应该已经克服了。但如果您发现心理仍然存在些许的恐惧,请您在每次的练习中,继续加入第二步,多多练习水中吐气,增加与水的亲密感,逐渐消除恐惧心理。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50:13
一个呼吸的小技巧保证正确的呼吸角度:
将侧头呼吸的转头方向从正侧方改为斜后方

你会发现你并不需要非常费力地向一侧扭动颈部(请谨记自由泳呼吸单侧泳镜没于水中的原则,即呼吸过程中的转动幅度以保持一个泳镜的镜片仍然浸于水中为准)。可以在呼吸过程中稍微提一下湖西侧的嘴角以创造更多的吸气空间。用这种方式呼吸,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由呼吸动作而造成的减速,同时避免呼吸过程中喝水。

c1919b2a39c5b8bf2b5bdaeb0c819725_b.jpg

所以在练习扶板分解划手时,就请开始注意自己呼吸时头部的位置:是否做到了只是向侧方或侧后方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头部的位置在水中处于水平,从而保证身体的最佳姿态。

OK终于可以把打腿板扔掉了,但是不要急,现在还没有到两臂风火轮这一步!去掉浮板,我们仍然需要进行分解练习!现在原来扶板一侧的手向前伸直固定不动(这个伸直是与当时练习水中身体伸直漂浮时的动作一样,所以说基础是多么重要^_^),另一侧手依然做之前的划手动作。所有的技术动作都不要改变,再重复一下第四步的划手动作要领:

  • 在这一阶段,请放弃一切什么高肘、弯臂、S型路线的想法,在水中就是直臂向后划水
  • 手臂在水中始终推直
  • 侧头呼吸,不要向前看,也不要向上看,如果看到天花板就动作过大了
  • 面部处于水中时,请谨记第二条,水中吐气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50:32
上面的要领来自第四步,到现在大家应该熟悉,此时可多加入一个关注点:

  • 水下动作结束后手臂从空中向前移动时,请放松肩膀,直臂向前移动,感觉上是用肩膀的灵活度把胳膊“抡”到前面。抡到前面后,大臂贴耳朵,手去找另一侧伸直的手。

这个练习依然可以以25米或50米为一组,去程一侧,回程换另外一侧,一组之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我推荐大家在休息的时候,做几次深呼吸水下吐气,这样所有的时间都能利用起来^_^。一次练习做8-15组即可。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基础练习渐渐的丰富了起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进步到某一步,并不是说每一次的练习就只练这一步的内容。游泳是一项需要长期巩固培养的技术,基础非常重要。所以大家在一次的练习中,仍然要加入前几步的内容。终于,我们的“训练计划”将逐渐呈现。

例如我们进入到现在的第五步了,您一次的练习计划就可以变为:

  • 100米任意游准备活动
  • 岸边水中吐气练习,15口气一组,3组
  • 打腿练习,25米一组,10组,间隔10口深呼吸吐气休息
  • 扶板自游泳单手分解,25米一组,8组,间隔10口深呼吸吐气休息
  • 摘板自由泳单手分解,25米一组,8组,间隔10口深呼吸吐气休息
  • 200米任意游放松

不知不觉中,一次游泳的训练量就达到了将近1000米,而这样的1000米,要比下水随意“扑腾”1000米来得有意义的多!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50:56
6. 双边呼吸:游进过程中能否两侧呼吸?


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自由泳配合。走到这一步,请大家再回头检测一下自己之前的基础有没有打好,以下是几个关键点,也是在后续的练习中,您已经形成某些程度的条件反射,而不需要再去刻意注意的地方:

呼吸时是否能做到在水中吐气,水面呼吸是否只用嘴
能否稳定而有效的扶板打腿
打腿时臀部位置是否贴近水面而不是整个下半身下沉
单侧分解手部动作时,在水下能否直臂连贯划行,且侧头呼吸顺畅

如果以上几点都没有问题,那么您基本做好了进入自由泳世界的准备。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51:04
还记得上次的徒手单侧划水分解练习么,之前是需要大家一侧手向前伸直固定不动,另一侧手始终进行划水动作,同时一次或两次划水后侧头呼吸一次。那么下面我们可以把这个动作更改为:左右交替进行。

一侧的手臂依然向前伸直,另外一侧的手臂做一次水下划臂动作
在一侧划水结束向前移臂伸直后,可以以双臂贴紧双耳向前伸直,同时保持低头的状态稍稍漂浮一会儿,这个时候请保持正常的打腿
通常来说心中可默数三下,随后换另外一侧做同样的动作
这时每一侧的动作都可以加入侧头呼吸的过程

这里再次重申一下呼吸的幅度。在呼吸的过程中,眼睛只需要看到侧面的池边或水面即可,不要仰头向前看,也不要过度扭头看向天花板。如果您看到了前方的人、水面或者甚至天花板,说明您在呼吸时颈部扭动的幅度过大。过大的呼吸幅度将破坏您在水中的流线型姿态,让阻力增加,同时浪费体力。

这个时候,双边呼吸其实已经被加入到了上面的练习中。其实在之前的分解练习中,已经体现了双边呼吸的影子。那么为何要强调双边呼吸呢?就像左右撇一样,每个人必然会有自己习惯的呼吸侧。很多专业选手在比赛中也是在用自己更加习惯的一侧进行呼吸,但那是参加竞速比赛,选手需要以最舒适最经济的方式来游进,所以自然会选择自己最习惯的呼吸侧。但由于呼吸侧的动作或多或少会影响同侧手臂的划水技术,所以在日常训练中,特别是初学者,仍然推荐在开始练习的阶段采用双侧呼吸的技术。这样的好处,一个是可以让双臂的动作更加平衡,另一个是不会造成另一侧呼吸完全不熟练的结果。因为如果您对非习惯侧呼吸不熟练,在某种情况下,当您必须要进行那侧呼吸时,很可能大幅度影响技术动作,或者是——大剂量的——喝一口水。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51:14
下面以我个人经验,以下情况可能会遇到非习惯侧呼吸(说得距离主题有点远,大家当个乐看就好):

滚翻转身前最后一次划臂刚好是非习惯侧。这时虽然您可选择在倒数第二次习惯侧划臂时进行转身前最后一次呼吸,但如果肺活量不够,转身后会憋得难受
50米冲刺项目要求尽可能少呼吸,在您“没气”前最后一次划臂刚好是非习惯侧
如果您参加铁三类的公开水域比赛,绕圈方向可能是顺时针/逆时针,万一绕圈方向与您的习惯侧不同,您需要用到非习惯呼吸侧来辨别方向

了解了呼吸,在做过几次上面提到的分解交替练习后,大家便可以大踏步的进入真正的自由泳配合中了。这里我不想过多的去谈论什么双臂交替时机,大家仅需要,在脑海中想象着专业选手双臂轮流交替游自由泳的样子,模仿他们的节奏做出最基本的自由泳配合动作。以下是希望大家在配合时注意的要点:

保持打腿
腰腹绷紧不要塌腰
划水手臂伸直,注意力集中于手掌,向后推水
向前移臂时,以大臂贴耳朵为准
保持节奏,不要过急
最好以三划一呼吸进行

其实可以看到,前四项都是之前练过的基础内容,如果基础扎实,可以只关注与第五与第六项。

上次提到,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多,大家可以逐渐将更新的内容加入到自己的“训练计划”中。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51:45
7. 转体:您的躯干在划臂过程中是否会沿中线转体?

截止到上一次,朋友们应该已经可以把自由泳动作连贯地做出了,根据我们的步骤,您现在至少可以在自由泳配合游进中做到:

不紧张、低头吐气、持续打腿、身体大致处于平面、手臂伸直向后划水、幅度较小的呼吸且最好可以双边进行

从这一次开始,我们要慢慢的“精修”我们的技术。这时候我再强调下自己对于技术精进的看法,其实之前在打腿的更新中已经提到过:任何的技术精进都是建立在体能基础上,没有良好的体能支持,再正确的技术也无法保持,又或者说您即便知道正确的姿势该如何,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完成。对于初中级爱好者,技术的进步和体能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这个是一个不断地强化自己在正确技术中所需要用到的肌肉,并且将技术动作“刻入”肌肉记忆的过程。游泳的速度不会因为您突然改进了某一项细节而有质的飞跃,所有进步都是靠千百次的重复造就的,所以大家还是保持耐心,多游,多练。

正常的配合游起来之后,我们要适当的加入身体转动。在标准自由泳每一次划臂的过程中,上半身的是要沿着身体纵向的中轴有一个转动角度的,类似于下图,请注意运动员的上半身并不是平行面对池底的,而是沿着身体中轴向划手的一侧转过了一个角度
2ef4e9b066d14eda3a1e35829c306bd8_b.jpg
这个转动不仅仅是由呼吸动作造成的,即便是非呼吸侧,该转动同样存在。最理想的情况是:呼吸侧转动与非呼吸侧角度相同,因为过大的转体也会造成阻力增加。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这个游进时转体动作是自由泳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他可以让我们:

  • 手臂前伸更佳充分使得水下划水距离更长——您可以自己做个实验,双手上举,保持脊柱伸直尽量向上够,这时如果不转体的话,双手高度是一样的,如果您向左侧稍稍转体(继续保持脊椎竖直不要侧扭),右手仍然保持尽量向上够,那么右手的高度会比不转体的时候高。转换成水中姿势,右手再向后划的时候,整个划水路线就会变长。
  • 划水更有力——身体向左转过一个角度后,在右侧手划水时,整个背部和核心肌肉都可以参与到“回拉”的过程中。这就增加了划水时参与的肌肉数量,让划水力量更大。
  • 向前移臂时手臂更加放松——可以再次做个实验,平趴在床上或者地面上,双手放在大腿两侧,然后一侧手向前移臂 VS 侧卧在床上,一侧手向前移臂。您就会发现,侧卧的时候移臂更加轻松,且肩膀压力更小。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在游自由泳的时候觉得向前移臂时很累而且总感觉移不过去的原因。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52:01
下面上练习的方法:

陆上模仿——到这一步才放出这个大招,是因为前面的几步都是培养水感为主,所以所有的动作都建议在水中完成。现在到精进的阶段,适当的加入陆上模仿可以让您更好的体会动作细节。

动作很简单:弯腰,上身与腿呈九十度,脊椎保持正直,然后开始做自由泳划臂的动作。最好面对一面镜子,缓缓滴做动作,并随时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要点:

  • 腰腹部位依然要收紧,只以肩膀带动转体,腰部不要发力转体,注意这个细节,在水中也是一样。
  • 脊椎始终保持正直,不要侧弯,否则在水中会出现“扭”的动作。
  • 手臂保持贴耳并向正前方伸,注意方向性,不要向斜前方伸,也不要前伸时不贴耳朵贴下巴,否则水中动作也会“扭”。

水中可加入一个分解练习让大家体会转体的细节

  • 右侧划臂结束后,手臂停留在大腿一侧,左侧手臂保持向前伸直,身体侧对池底
  • 保持打腿以这个姿势前进一段时间,通常可以默数5下(其实就是以上图的姿势不动,保持打腿,前进一段时间)
  • 左侧手臂开始划水,右侧手臂移臂前伸,同时身体转向左侧
  • 继续保持打腿,重复2-3过程

大家可以把路上的感觉带入到水中的分解练习中,而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是:不要用腰腹发力来完成转体,转体的动作应该是靠一侧手臂的前伸和另外一侧的划水配合完成的,请将注意力依旧集中在手上

照例,大家可以将转体练习的分解动作加入到自己的训练计划中。
抬抬脚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6 10:52:28
8. 中位线:划水时是否超过了身体的中线?

上一节讲了转体,转体是自由泳技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练习转体的过程中,往往会引入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划水手过身体中线。我们在自由泳划臂的过程中,有两个时间点容易出现划手过中线的问题。

第一个时间点在向前移臂入水时,在这个时候过中线,呈现出的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扭着游”(更容易出现在呼吸侧手臂入水时):

fd97fe4e9567514a7fcdbe06f6131937_b.jpg

这种动作会造成水中阻力增大,而且影响随后的向后抓水发力,同时一部分前进的分量被引到了斜前方。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


  • 转体不足,身体在水中过“平”。如果身体沿纵轴转体的角度不够,那么在手臂努力前伸时,很容就出现超过身体中线的问题。大家依然可以在陆上做模拟实验,双手高举到同一高度,这时如果想让一侧的手努力向上超过另一侧,一个方法是脊柱保持正直肩部以脊柱为轴向另一侧转动,另外一个方法是肩部依然保持正向前方但是脊柱向另外一侧弯曲。而后一个动作体现的就是因为转体不足而造成的手臂入水时过身体中线的情况。
  • 腰腹及上背部力量不足。在游进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要强调核心部位保持收紧固定的姿态。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很容易在划臂过程中产生脊柱向一侧弯曲的情况。另外,由于转体动作也需要用到上背部和肩膀的力量,所以这一条其实和上一条是有关联的。腰背部力量不足->转体不充分+脊柱弯曲->手臂入水过中线。

另外多说一句,其实入水时过中线作为爱好者自己是很难感觉到的,最好需要有岸上的朋友帮忙查看动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悠游游泳网 成立于2006年8月,是目前国内优秀的游泳技术社区,拥有超过30万会员,致力于为游泳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个性化训练计划、游泳技巧教学、精选泳装评测,让「悠游」成为你的私人游泳教练,在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